居民身份证,作为我国国家法定的身份证件,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证件规格统一,由执法机关制发,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不受时空范围的限制,而且携带、使用方便,不易伪造。身份证从无到有,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不仅是简单的个人身份证明的变化,方寸之间折射的是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提高,这张薄薄的卡片记录了人们生活的足迹,契合了一代人的成长,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各领域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如何看待改革成就,群众最有发言权。我们透过使用频率最高的身份证,了解她的“芳华”故事,看社会治理的创新与进步,看改革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更便利:借力“互联网+”,实现“一次都不跑”
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应有一张身份证。然而,这样一张覆盖全体公民的证件,前些年在申请办理上遇到一些难题。
过去,如果身份证丢了,需要回老家补办,费时费力,群众意见很大。为把方便送给群众,针对“流动中国”的实际,身份证“异地办理”进入顶层设计。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
“群众不再需要来回奔波了,在居住地公安机关就可以申请办理和领取证件了,信息交换、审查核验等中间环节完全由居住地、户籍地两地公安机关衔接配合。”毛发智介绍,截至目前,宣威已累计异地办理身份证8000余张。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推进群众办事从“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
更安全:信息防护机制日趋完善。
身份证丢了怎么办?被人伪造、冒用了怎么办?2013年1月1日,我国全面启动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和停用第一代身份证。“这样可以更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免受不法侵害,有助于国家机关、社会用证部门更加快速准确地甄别持证人身份。”毛发智介绍,公安部已建成挂失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与社会用证单位的联网核查,实现所有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即时失效。换言之,倘若你拿着一张被挂失的、盗窃的身份证去窗口办事,很难再蒙混过关了。
更规范:身份证“假重错”零概率
“每位公民只有一个户口、一个居民身份证号码,努力实现户口和居民身份证号码的准确性、唯一性和权威性目标。”毛发智介绍,从2014年开始,宣威市公安局根据上级公安机关部署,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向“假重错”乱象宣战,目前共清理重复户口652个,纠正登记项目差错3792人(次),重号数量由197人减少到0人。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迈上了新的征程。2018年4月,财政部、公安部、央行接连出台新举措,身份证迎来四大改革机遇。
改革一:首次申领身份证不用交工本费了!财政部发布通知,自4月1日起,停征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工本费;
改革二:身份证上网变“网证”!4月17日,公安部“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首次亮相支付宝,并且在衢州、杭州、福州三城试点。使用时只要打开网证二维码,通过扫一扫即可证明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说,以后出门只需带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证明“我就是我”;
改革三:身份证变“手机卡”!4月14日,全国首张“公安部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手机贴膜卡”(简称SIMeID贴膜卡)在江西共青城发放。简单来说,SIMeID贴膜卡就是把你的身份证标识,变成手机卡的样子,贴进手机里,就可以便捷地进行身份验证了,这将极大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保障你的个人隐私和财产权益;
改革四:丢失身份证不用担心了!央行宣布,4月9日起,在天津、山西、福建的工行、中行、建行开展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核查试点工作,并且逐步将试点推广到全国。这将为银行识别身份证有效性提供强大的技术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不法分子转移非法资金,或利用已挂失、已失效身份证冒名开立的账户。
从户口簿加介绍信到15位号码的第一代身份证,带有RFID芯片、18位号码的第二代身份证,到全国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再到可通过网络、手机短信方式实时查询身份证信息……身份证近40年的“芳华”故事,生动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为百姓生活、产业发展、经济运行和国家管理带来的便利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