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贵师重傅 创先争优 ——曲靖市教育工作综述

2018-09-11 08:31:28   来源: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曲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创先争优 比学赶超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111所,教学点457个,在校生128万人,教职工7.8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27万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达99.84%、初中达99.76%、高中达98.39%,中等职业学校达93.25%。中小学教师系列具有正高级职称37名,高级职称26902名。

全市有省级名师工作坊7个、省级名校园长工作坊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2个,创建市级“三名工作室”25个;有在职特级教师54人,云岭教学名师13人、珠源教学名师20人、享受曲靖市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329人。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默默耕耘、潜心教学、乐于奉献,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为我市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在广大教师的辛勤努力下,曲靖教育质量和水平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2018年高考再创辉煌,各项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呈现“一高三多”特点。“一高”,即:上线率高,全市普通高考报名人数47199人,上线46546人,上线率达98.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三多”,即:本科多、高分多、清(华)北(大)多。本科多:今年全市本科上线30595人,本科上线率达64.8%,其中一本上线9593人,占31%。高分多: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达3167人,比上年增加1789人,占全省13450人的23.5%;33人进入全省文理科前50名(文理共100名),占全省的33%。清(华)北(大)多:今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云南录取144人,我市录取43人,占全省的29.86%(其中:清华大学全省录取63人,我市23人,占36.5%;北京大学全省录取81人,我市20人,占24.69%)。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着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届曲靖市“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从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共评选329名,涵盖了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深入开展“三名工作室”建设。“三名工作室”,即: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实行“1×10×10”模式, 1个主持人带10名成员,每个成员带10名学员,形成名师主持、骨干引领、年轻教师参与的教师培训创新模式。各个工作室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及学校管理工作示范、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课堂研修、参观学习等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启动珠源教学名师培养工程。根据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计划从2015年至2020年,培养60名珠源教学名师。2015年,通过层层推荐评选,认定了珠源教学名师培养对象10名,制定了培养计划和工作任务等,2017年认定了10人,目前全市共有珠源名师20人。

实施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每年遴选一批综合素质好、教育教学水平高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中青年校长、副校长、骨干教师开展为期半年的系统培训,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

做好教师职称改革工作。着力打通教师职称评审的瓶颈。2015年,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权限下放市级后,三年来评审中小学高级教师17242名。市将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县级,指导各县(市、区)做好本辖区内的中级职称评审工作。通过职称制度改革,发挥好职称评聘的激励导向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国培”“省培”“市培”“校培”等项目,打造一支师德师风高尚、教育教学精湛、教研科研领先的优质市级培训团队。实施教师培训“大篷车”项目,中学送培到乡,小学送培到校。2017年以来,全市共有12474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其中示范性项目26人,短期培训246人,信息技术项目12202人。249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组织市级项目培训3051人。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市委、市政府表彰,激励广大教师创先争优。市委、市政府连续五年召开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2017年教师节,对全市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400名优秀教师、10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100个先进教育集体给予通报表扬,激励广大教师争当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设立教育教学质量奖,激励广大教师争创佳绩 。市委、市政府2016年安排1550.8万元,2017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教育教学质量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和教师。各县(市、区)政府也都相应安排教学质量奖励资金,激发教师争创佳绩。

实施政府特殊津贴,激励优秀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自2014年开始,实施了曲靖市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三年一届,评选人数330人,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骨干教师。

实施市级工作室,激励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第一届“三名”工作室基础上,2018年新建工作室25个,形成名师主持、骨干引领、年轻教师参与的教师培训创新模式。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启动珠源名师等系列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激励各类优秀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一批中青年教师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形成了名师荟萃、骨干引领、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深化教师职称改革,激励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将教书育人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体现教书育人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激励和引导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2016年起教师职称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首次可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正高级教师职称。全市共有正高级教师37人,副高级教师26902名。

实施乡镇工作岗位补贴及乡村教师补贴,激励广大农村教师安居乐教。根据中央、省的相关政策,对在乡(镇、街道)工作的教师实行基层工作补贴,标准为500元/月。另外,从2016年1月起对集中连片县(师宗、罗平)及乌蒙山区特困县(宣威、会泽)的乡村教师实施差别化补贴,标准不低于500元/月。此项政策激励调动了乡村教师特别是偏远教学点教师工作积极性,吸引了更多的毕业生到乡村任教,极大地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实施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教师奖励计划。从2018年起全省每年遴选500名乡村优秀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放眼未来,我市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以区域教育中心建设为目标,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教师队伍增量提质工程。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以提高教师政治素质、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为重点,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精神高尚、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为人师表品行高洁的教师队伍。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问题。采取教师编制配置和购买工勤服务相结合等方式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配置,提高师资保障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扩大幼儿园教师、义务教育紧缺学科教师、高中新课改对应学科教师培养规模。加强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着力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校(园)长培训基地建设工程”,高质量开展教研人员、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让广大教师有职业幸福感、事业成就感、社会荣誉感。深化教师评聘制度改革。将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表现作为职称评聘的首要条件,提高教育教学业绩在评聘中的比重,并向农村学校和一线教师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