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曲靖市统计局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现状的调研总结报告

2018-06-04 09:34:07   来源:曲靖市统计局   
  根据省统计局《关于做好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曲靖市统计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制发文件,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积极开展工作,除被国家抽重的沾益区和会泽县外,在其余7个县市区同步开展了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现状调查工作。现就曲靖市开展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现状调研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曲靖市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现状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对统计工作高度重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社会公众都非常关心统计工作,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和改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源头统计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是当前和今后统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近年来,曲靖市统计局十分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从2011年开始,用了4年时间,投入200余万元,在全市134个乡镇(街道)开展了以“九有”为目标的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统计工作得到正常开展,确保了源头数据的真实性,为基层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机构编制人员经费情况
 
  (一)曲靖市统计局2017年底机构编制人员经费情况。市统计局现共有编制59人,实有工作人员57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36名,事业编制人员20名,工勤编制人员3名,年末在编57人。市本级经费来源总收入1768.44万元,其中:上级拨款60.24万元,地方本级财政经费1708.2万元;经费总支出1865.83万元,其中:业务经费支出841.7万元,人员经费支出1024.13万元。
 
  (二)县(市、区)统计机构编制人员情况。全市县级统计局共有编制206人,实有在编205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10名,事业编制人员89名,工勤编制人员8名。平均每县有22.9人。从学历看:大学及以上占71%,大专占26%,中专及以下占3%;从年龄构成看:51岁以上占25%,36岁-50岁占55%,35岁以下占20%.
 
  (三)基层统计调查工作情况
 
  全市各乡镇(街道)基本只有1-2人负责统计工作,且大多是一人兼多职,而且人员流动性大。乡镇统计人员除要负责上级统计部门大部分专业的报表(包括农业统计、工业统计、劳动工资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等统计工作)及各种普查,抽样调查与临时性工作任务外,还要承担很多乡镇党委中心工作,工作非常繁重。乡镇统计站开展业务工作基本只有人头经费保障,无单立账户,基本挂靠乡镇经管站或经济发展办实行实报实销,遇普查年份工作开展极为困难,只能靠乡政府和县统计局给予微薄的保障经费。
 
  二、基层统计调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层统计力量不足,经费短缺。乡镇专职统计人员少,专职不专,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有的乡镇一年多次更换统计干部,不向统计部门征求意见,有的乡镇是临时指定统计人员;统计工作时间严重不足,加之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特别是乡镇、村,无论是兼职人员还是专职人员,主要工作是扶贫,从事统计工作的时间更加不足,晚上加班做报表的情况比较普遍,而相应补助得不到保障。政府统计部门的工作经费主要依靠当地财政,如陆良县是一个财政穷县,县统计局向当地财政争取统计工作经费的难度很大。每年下拨经费除保障必要开销外,很多扎实、规范的统计基础工作受经费限制而无法进行。乡镇统计调查工作经费难以保障。目前,乡镇统计调查工作经费基本是维持日常运转,无专项经费,遇普查年份,工作经费短缺的问题重是突出,普查“两员”补助兑现难度大,基本是靠乡政府自己想办法解决,对基层数据质量影响较大。
 
  (二)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与统计调查任务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多数乡镇只有1人负责统计工作,且大多为兼职。乡镇统计人员除要负责上级统计部门大部分专业的报表(包括农业统计、工业统计、劳动工资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等统计工作)及各种普查,抽样调查与临时性工作任务外,还要承担很多乡镇党委中心工作,基本没有时间搞调查和分析研究等工作。村级统计力量单薄,全部工作都由村文书(副主任)一人担任,工作任务繁重。他们既没有工作经费,也没有津补贴,更不可能逐户全面统计,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部门统计职能发挥不充分,需充分整合。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做好部门生产统计工作,用详实的统计数据指导农业生产,然而现实中农、林、牧、渔业主管部门统计工作缺失,他们只负责下达任务计划,少有检查和收集统计信息。导致了部门数据与统计部门全面统计数据差距较大,造成数出多门现象。
 
  (四)基层统计干部使用管理难。基层统计工作包罗万象,乡镇统计干部在工作中属于骨干力量,从事着包村抓中心工作,县统计局仅作为业务工作指导,无考核、奖惩和使用权限,给统计业务的管理带来困难;在统计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干部提拔难度大,统计岗位吸引不了人,有条件的统计干部都千方百计想办法调离统计岗位。
 
  三、加强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革乡镇统计管理体制。乡镇统计调查工作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日趋凸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要求,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由上级核准成立乡镇统计信息工作站,真正按乡镇总人口数量核编统计站人员编制数,确保乡镇统计工作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形成一个“全覆盖、上下联动”的统计工作模式。同时要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积极争取将基层从事统计调查工作的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的范畴,保障基层统计调查队伍的稳定性和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二)乡级政府要建立基层统计工作经费预算制度。统计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离不开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保证,才能更好地开展统计工作,为确保统计上下形成一个网络,促进基层统计调查事业健康发展,乡级政府要建立基层统计工作经费预算制度,使基础统计调查工作有经费保障。
 
  (三)强化上级统计部门对基层统计业务指导的职能作用。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为更好地加强对基层统计业务的指导,建议上级统计部门每年定期组织统计调查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为基层统计调查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基层统计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统计法制宣传日活动。统计法制宣传是更好开展统计工作的前提,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短信、微信、画报、标语等不同形式,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提高广大调查对象的知晓度和对统计的支持配合度,建立良好的统计环境。二是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和统计从业意识教育,发挥统计人员的主人翁地位作用,激励广大统计人员想统计,爱统计,干好统计,为统计事业贡献力量。要建立统计激励表彰机制,通过比学习,比分析,提升统计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