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沾益区强化水利保障助力精准扶贫

2018-04-23 16:18:31   来源:   
沾益区水务局坚持以“六个精准”统领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做到“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力求破除水利瓶颈制约,补齐贫困村水利基础薄弱短板,助力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入走访调查,摸清“水”需求。结合建档立卡识别成果,以农村安全饮水为重点,开展“水”需求调查,收集贫困乡、村农村安全饮水、农业生产、水利设施管护现状调查,找出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田灌溉等农村水利设施中重建轻管、管护主体缺失、管护能力不足等制约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水问题。
科学规划,精准帮扶。以保障和改善贫困乡、村水利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原则,提出水利扶贫工作思路,科学规划贫困乡、村水利建设项目和建设重点,做好顶层设计,做到精准帮扶。按照“云南省贫困退出考核实施细则”标准,区水务局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曲靖市沾益区2018年水利行业扶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方案重点解决全区2018年脱贫出列的盘江镇大兴村委会,播乐乡沙高村委会,大坡乡大坡村委会,菱角乡棚云村委会等九个贫困村的277户935人饮水困难贫困户的安全饮水问题。建立巩固提升工程精准扶贫台账,台账内容包括贫困户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饮水安全状况、饮水不安全类型、解决方式和时间安排、工程实施进度等信息,对台账实施动态管理,使扶贫工作更精准。
加强项目储备,扩大项目受益范围。充分利用“水利工程+扶贫”优势,按照项目效益到贫困乡、村、贫困户的原则,建立水利扶贫项目库。以项目库内的项目作为重点,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在作项目设计时,认真核实受益人口,科学论证。全区2018年中央预算内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将投入460万元解决3.4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强化工程建后管护,推进水管体制改革指导贫困乡、村探索创水利工程建管新模式,试行并推广小微水利工程村民自建与政府监管服务相结合的建设管理模式。指导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发挥作用,指导农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制定下发《沾益区推广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的实施意见》、《曲靖市沾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沾益区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十三五”期间完成新建和完善40万亩的农田水利改革目标任务。以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创新融资渠道及终端用水管理方式,采用“PPP”模式引入云南基础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希美康农业开发有限等一批龙头企业采取“先建后补、民办公助、自建、自管”以及“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方式参与高效节水项目的建设、运行管理。在盘江镇荣兴村委会实施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中进行农田水利水价改革试点,制定了“初始水权分配机制、合理水价形成机制、节水激励约束机制、用水合作社参与机制、工程管护机制”五项机制,建设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有效提高了工程管理运行质量,为全区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中推广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提供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加强贫困乡、村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为贫困乡、村脱贫致富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2018年冬春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项目完成后,全区将新增灌溉面积0.4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17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8.12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扩大人均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加快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清河行动”为抓手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