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人口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2018-04-13 15:01:18 来源:曲靖市统计局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近年来,曲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述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建设步伐,全市城乡建设、城镇化进程取得了较大发展。
一、曲靖市城镇化发展基本情况
(一)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
截至2017底,曲靖市常住人口为612.2万人,城镇人口达289.45万人,比2016年增加12.14万人。城镇化率不断提升,2017年城镇化率为47.28%,分别比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升了28.44、20.28、11.78、2.7和1.7个百分点。
(二)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乡村人口向小城镇聚集
2017年,曲靖市乡村人口总量为322.75万人,比上年减少8.34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减少51.97万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2.72%,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比2010年下降了11.28个百分点。其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全市各级政府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范围、区域不断扩大,农村地域缩小。二是实施了系列鼓励乡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大量乡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大部分转移人口转向城镇务工经商,并长期在城镇居住生活。
随着曲靖市城镇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流集聚效应得到进一步显现,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不断提高。
二、曲靖市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率还处于较低水平,与全国和全省其他州市相比差距较大
2017年曲靖市的城镇化率为47.28%,虽高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低于昆明24.77个百分点,低于玉溪3.4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1.24个百分点。
(二)全市县域之间城镇化发展差异较大
2017年城镇化率最高的麒麟区为68.01%,排名靠前的宣威市为49.48%,靠后的会泽县为38.25%,分别比麒麟区低18.53个百分点和29.76个百分点。仅麒麟区、沾益区和宣威市的城镇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余各县都在平均水平以下,其中:马龙区、师宗县、富源县、会泽县城镇化率不到40%,低于全市平均7个百分点以上。
(三)城镇设施基础差、建成区面积小
一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足。曲靖市中心城区(麒麟、沾益、经开区)面积125.43平方公里,仅为全市国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的0.43%,中心城区人口68.29万人,仅为全市612.2万常住人口的11.15%,加之经济结构不优,基础设施薄弱,功能不够完善,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二是小城镇建设推进步伐缓慢。曲靖市县域城镇建成面积普遍较小,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建设规模小、设施差、功能弱,难以有效发挥产业、人口的承接承载作用。三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难度大。全市农村总体布局分散、经济发展滞后、社区管理体系不完善。乡镇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居民收入偏低。这种状况致使人口向社区聚集难度增大,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繁重。
三、对曲靖市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结构,以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进程
各国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城镇化与工业化存在着正向关联关系。城镇化的每个阶段都依靠工业化来推动,同时,城镇化带来的各种集聚效应又会促进和推动工业化向广度深度发展。若两者不能协调发展、同步推进,就会出现“过度城镇化”,或者出现“滞后城镇化”。当前,曲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推进工业化革命,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工业转型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的发展,促使就业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聚。三是加大投入,尤其是加大教育、科研院校、职业教育投入,强化人才引进,提高城镇人口素质,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
(二)合理布局,提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产城融合,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推进麒沾马珠江源大城市建设,完善市域城镇网络系统建设,积极培育滇东北城市圈,打造区域教育、卫生中心,形成一个立足曲靖中心城区、面向全市、辐射周边,构建省内和四川、贵州、广西与曲靖相临州市滇东城市群落。
(三)积极引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积极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实现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坚持就近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机制,积极稳妥解决农民市民化等一系列问题。强化政府和舆论引导,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以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鼓励和支持有一定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育返乡创业典型,以创业带动就业。
(四)科学规划,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进一步探索城乡建设规划和国土整治规划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统筹市中心城区、中心城镇、中心村的整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区分城市近郊、远郊、偏远地区的不同情况,统筹考虑经济实力、产业基础、人文历史、交通状况等因素,有区别、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根据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加大对城市水、电管网设施、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投入,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充分考虑到城市扩建中农村人口迁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城市对劳动力吸纳消化能力。集约利用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原则,加大城镇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消耗。加强城镇绿化,切实做好对城市及周边绿地、植被、水资源的保护,降低对自然环境破坏,改善和提高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