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全县国土面积3018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街道)154个行政村,被认定为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680个贫困县之一,石漠化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89.9%。辖区内居住着彝族、布依族、苗族、回族等22种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全县共有少数民族人口92447人,占全县总人口642603的14.39%。其中彝族47536人,布依族31990人,苗族5692人,回族3647人,其他少数民族3582人。全县现有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长底布依族乡和旧屋基彝族乡3个民族乡,35个民族村(居)委会(其中,22个分布在民族乡,13个分布在非民族乡镇),256个少数民族聚居自然村,460个少数民族聚居点,属典型的散杂居民族地区。

为让乡村真正美起来、农村经济强起来、农民生活好起来,罗平县全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以创新中国成立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把发展全域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首选路径、主选产业,在机制上创新、在资源上整合、在产业上融合、在文化上先行,赋予全域振兴活的灵魂,引领了大批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少地处山区的贫困村改换新貌。大补懂村是罗平县旧屋基乡边远山区少数民族村,是典型的贫困村,有名的“石山”村,因山多地少且多为石头覆盖,贫瘠的土地带给村民的收获少之又少,村民生活得很艰难。

近年来,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该村依托“绿水青山”的峰丛自然资源优势和原生态的彝俗风情,深挖彝族文化底蕴,打造彝家乡村休闲旅游,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一条旅游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小小的村庄实现从“贫困村落”到“摄影绘画走廊,康体养生天堂·美丽乡村”华丽锐变,现在每天前来观看那色林峰海美景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以前这里穷得叮当响,全村36户住破瓦房,30多户村民要吃救济粮,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建避暑旅游设施,短短几年发展成为“旅游天堂”,催生10多家农家乐,村民们纷纷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自家烧制的小黑药土鸡、现磨的石磨豆花成了招揽游客的招牌菜,遇到旺季月收入上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大补懂村的嬗变,见证着罗平全域旅游崛起的努力。从一个贫困村,到年收入过万元的“摄影绘画走廊,康体养生天堂·美丽乡村”,在探索全域旅游的发展道路上,大补懂村巧妙地围绕自身特色资源做文章,成为罗平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