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功夫创新升级产业
该市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突出民营经济在市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实力。针对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实际,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成长性好、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民营企业的扶持,打造培育一批跨行业、跨所有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目前,该市纳入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有107户,占规模以上企业的93.8%;认定为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30户。同时,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创建特色品牌,加快产品创新与开发,目前,共获国家级驰名商标1枚、名牌产品1枚,省级著名商标33枚、名牌产品3枚,市级著名商标37枚,宣威火腿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围绕大集团、大企业,进行原材料供应、成品半成品生产等配套业务,培育专业配套协作型产业,推动关联企业集群发展,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协作、小资本大聚集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形成煤电冶、煤化冶、电矿冶、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一批产业集群。
该市把科技兴企作为民营企业的重要支撑,推进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截至目前,共有30余家中小企业参与科研院所合作,其中2户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6户通过曲靖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认定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户。省级科技示范园、加工型科技企业、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50户,省级重大科技专项3项,申请专利850件;其中,发明80件、实用新型610件、外观设计160件。
做培育与扶持文章
该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让投资者敢投资、愿投资、投好资,建立健全财政扶持、政策优惠、奖励激励、领导挂钩、责任追究等机制;实行“零门槛”开公司,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简化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缩短重大项目建设周期和成本,将中小企业主体进入市场决定权归还给市场。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创办非公金融机构,促进担保业发展,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每年通过市级财政划拨和上级争取以及担保贷款扶持中小企业资金达1.6亿余元。落实《云南省微型企业创新扶持实施办法》、“两个十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政策,三年间微型企业增加2500户增36%。培育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和信息服务型产业;扶持有创业能力的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自主创业;扶持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目前,该市已建立私营评估和咨询、资信评估及典当、拍卖等公司24家,寄售行217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8户。
下本钱筑巢引凤
该市实施筑巢引凤战略,创新园区开发模式,采取BT、BOT、PPP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完善开发区、虹桥轻工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倡导一园多区、一区多片开发模式,坚持企业自主开发与对外招商开发相结合,打造“借园区造势,互动式招商、功能化建设”特色发展之路。2012年以来,园区累计投资27.54亿元,完成开发区和三个工业园的场平、入园主干道路网、供水管网、供电、通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标准厂房61万平方米、配套用房10万平方米;建成或改造园区道路9条27公里;铺设供水管网38公里、排水管网45公里;建变电站4座、搬迁输电线路55千米;凤凰山、羊场工业园实现“三通一平”,虹桥轻工业园实现“七通一平”,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承载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
同时,实施主导产业“定向招商”、产业链薄弱环节“补位招商”、产业上下游“配套招商”。从投资政策中争取项目、产业政策中抢抓项目、发展规划中对接项目、优势资源中谋划项目、产业链条中衍生项目,发挥产业优势和要素优势,对项目引进、开工建设等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目前,入园企业达124户、从业人员1.86万人,“一区五园”为载体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宣威特色工业园区进入省级20个优秀工业园区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