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周开平 晏廷勇 通讯员李德雄)宣威市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中创新宣讲方式,积极探索宣讲方法,用“实”的内容、“活”的方式、“接地气、沾泥土、带露水”的语言宣传解答,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成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家常话,让党的声音传遍每个村落。
板桥街道耿屯社区以“讲习所”为载体,采取“拉家常”、谈体会的方式,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村民们更直观地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新战略、新思想、新举措。当谈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时,耿屯社区二组村民吕现忠说:“我种了10多亩蔬菜,年纯收入7万多元,通过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使我明白了新时代国家农村发展战略,明白了产业政策,找到了努力方向。计划明年增加投入,把种植规模扩大到20亩以上。”村党总支书记吴渊当即表态,将帮助与附近学校联系,建立供需关系。
在倘塘镇,镇团委采取上团课的方式与倘塘镇第二中学的青年教师、团员青年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并指出“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只有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才能更好履行党赋予的职责使命,更好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始终紧跟党走在时代和青年的前列,才能更好发挥在青年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学习互动中,青年们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青年一代寄予了厚望,反映出了党中央对当代中国青年的重视和嘱托。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活动中,宣威市采取集中宣讲、讲党课、交流心得、板凳会、院心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扎实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支部、进农家、进地块,把党的十九大精神送入千家万户,实现了全覆盖,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宣威大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