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建设让师宗乡村旧貌换新颜

2017-11-24 16:34:00   来源:师宗县   
       师宗县以农村全面小康为目标,以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为核心,建设居住相对集中的中心村,提升永久保留的特色村,紧紧围绕建设新村寨、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形成新环境、实现新发展的建设任务。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产村融合发展,着力解决农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建设美丽新乡村。2016年,共投入资金3058万元,实施建设10个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建设村,涉及6个乡(镇、街道)9个村委会10个自然村,直接受益群众1415户5944人。
       建设布局得到合理规划。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坚持科学布局,特别注意引导散建民居合理选址,布局前庭后院,保留田园风光,传承农耕文化,危旧房改造460户,确保民居建设“人畜分离、厨卫入户”。同时,确定村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建立多规合一衔接机制,注重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有机结合。
       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开展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治乱、治污、治脏、拆违、增绿为重点,扣紧“生态宜居、美丽家园”主题,从城镇辐射至乡村。坚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街道)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建立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连片整治重点地区。加强农村垃圾、废水排放系统治理和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修建排水沟3条598.9立方米,建设垃圾处理池7个74立方米,改厕改厩82间。加强生态文明创建,提高农村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完成村内绿化3130平方米。按照布局优化、质量强化、配套深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和环境美化标准,有效提升建设村人居环境。
       公共设施得到健全完善。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体系,完成道路硬化10条4770米46021平方米,打通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道路,方便群众出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保障建设村人畜饮水问题;改善乡村亮化设施,在村级主干道上安装路灯共205盏,既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又改善了村容村貌;建设村级活动场地3块2446.6平方米,村民活动室5个1565平方米,公共卫生间4个166平方米,修缮管理农家书屋,真正让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的中心。
       产业发展得到深入推进。坚持产业强村、产村相融,大力培育提升主导产业。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特色优势产业,高原特色农业,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加快培育和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示范运用。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利润返还、收益分成等方式密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持续增收。培育种植业3288亩,发展林产业8256亩,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
       乡村文化得到促进繁荣。持续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多渠道筹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资金,多类型建设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多层次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多形式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推进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引导基层群众自发成立文化表演团队,鼓励支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队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让乡村广场舞越跳越红火,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师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