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师宗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2017-11-21 10:56:50   来源:师宗县   
       近年来,师宗县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要求,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目标,坚持统筹城乡、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创新教育教学,全面提高办学条件,有力推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域义务教育学校从硬件建设到内涵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促均衡。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保障机制,确保“三个优先”。建立合力推进工作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教育制度,县四班子领导每年对教育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调研,县人大、政协坚持把教育列入年度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对教育工作进行评议,城区幼儿“入园难”和“大班额”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二是强化统筹规划促均衡。制定了《师宗县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整合资源,拓展教育增量,坚持乡级学校“高段集中、低段分散”的思路,每个乡(镇、街道)建设1—2个片区中心小学,作为该区域5—6年级高段集中办学点。按照城区“一整合,两模式,三特色”的思路推进均衡发展。“一整合”即按照“一个中心、多个办学(园)点”的管理模式,整合城区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资源,幼儿园与小学分别实行学区管理,实现硬件设施、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共享。“两模式”即整合后的城区小学实行寄宿制和非寄宿两种模式进行管理“三特色”即县一中、县二中为省一级三等高完中,县三中为民办公助高中,三校分别沿着艺术体育特色高中、综合特色高中、民办公助特色高中方向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三是强化经费投入促均衡。加大经费投入,确保“三个增长”,教育财政投入增幅、生均教育事业费、义务教育教职工工资逐年增长。整合各级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薄弱学校改造,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3年来,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4.2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10校,新建校舍面积27.15万平方米、运动场23.54万平方米,D级危房17.6万平方米全部排除。争取专项资金,补齐达标短板。融资8200万元实施全县义务段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村级以上学校全部实现了“三通两平台”;通过浦发银行融资1.3亿元,专项用于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设施设备配置。到2016年底全县小学和初中差异系数分别为0.521和0.320,小于0.65、0.55的差异系数评估指标。
四是强化控辍保学促均衡。把控辍保学列为年度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出台了《师宗县进一步关注教育弱势群体加强控辍保学的实施意见》,建立覆盖政府、学校、家庭、村委会(社区)和社会五位一体的弱势群体关爱与控辍保学防控体系。严格落实贫困生救助长效机制,把控辍保学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梳理辖区内留守、残疾、低保家庭和“建档立卡户”学生情况并建立档案和台账,通过“关爱之家”结对帮扶。严格执行“两免一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政策,执行划片招生和就近入学制度,保障四类学生的法定教育权利。2016年,全县适龄留守儿童就读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2%,初中毛入学率101.59%,均达到省定标准。
五是强化管理促均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出台了《师宗县义务段学校素质教育评价办法》,把学业水平、特长爱好、习惯养成相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惠民政策,通过实施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等安居工程,建设教师周转房600余套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将城区学校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3%倾斜到偏远少数民族乡镇,让乡村教师“教有所得”。把乡镇工作经历作为义务段学校校长任职、教师职称晋升、教师调聘的主要依据,通过城乡互派校长助理、乡村教师进城学习、优秀教师下乡、城乡学校校长轮岗交流等制度,加快城乡教师交流融合。2014以来,城乡学校校长交流16人,教师交流125人。制定三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计划,通过校本培训、跟岗学习、集中研修等形式,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全县外派教师赴北京、上海、重庆及省内、市内等学校跟岗学习1000余名,培训教师1.74万人次。以“一训三风”为载体,建设各具特色的管理、教学、制度、学习、行为等文化,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六是强化督导促均衡。印发了《师宗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和问责办法》,实行目标倒逼,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业绩突出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进行奖励;对任务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质量不过关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选聘了三名专职督导人员,每年对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进行1—2次督导评估。落实责任督学制度,建立10个督学责任区,聘任92名专兼职督学员,围绕课程开设、控辍保学、学生体质健康、课业负担、教育择校等进行督导,建立了视导、反馈、整改、巡视等工作机制,做到“周周有督查,半月一通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班额”难以一步解决。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持续增加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乡镇学校因改扩建影响和乡镇小学高段集中办学,教学用房不足,存在大班额现象。
二是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部分边远地区学校存在教师老龄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音体美教师数量不足。城区学校教师缺编现象严重,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后现象比较突出,制约着全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债务累计与持续发展的矛盾加剧。近年来,全县实施了近5亿元的校舍建设工程,上级专项资金无项目建设前期费用,全县教育负债达9000多万元,可持续发展压力大。
三、整改建议
一是围绕问题抓整改。结合县、市督导组反馈问题,逐一梳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整改落实。二是加大投入促保障。按照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的要求,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全速推进改薄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建成使用。三是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扎实做好进城务工子女、“三残”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就学问题,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四是加快队伍建设。尽快完成教师编制补充计划,充实师资力量。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促进内涵发展。认真总结提炼具有特色的办学经验和做法,提升办学层次和品位,办人民满意教育。(师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