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七项措施抓实草原生态建设
2017-11-01 11:07:11 来源:会泽县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按照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将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提到重要工作日程,在全省第一个设立经编办批准的草原监理站,增设大海草原保护开发管理所,在全县23个乡(镇、街道)安排从事草原生态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确保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有组织有机构。二是科学规划,项目拉动。组织修编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草原保护建设思路、目标、内容和任务。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000余万元,组织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退牧还草工程、巩固退耕还草项目、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和粮改饲试点县等项目,加快草原建设和保护进程,实现草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三是创新模式,强化支撑。在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不断完善技术治理模式,采用“退”、“建”、“复”三种模式使退化草原在短期内恢复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促进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四是转变方式,保护优先。积极引导农户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强化牛羊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在坝区、槽区大力推广农田种草、农作物秸秆养畜和易地育肥技术,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圈养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相结合的科学饲养方式转变。五是强化监管,严格执法。加大行政草原执法力度,严格草原征占用管理和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旅游开发、风电项目永久性占用草原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对临时占用草原依法收取草原植被恢复费。六是明确产权,健全制度。并将草原面积全部纳入不动产登记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草原所有权证3056本,发放草原使用权证111357户,完成全县406.45万亩草地承包,做到草场有主,放牧有界,管理有法,建设有责。七是加大宣传,增强意识。积极开展“宣传月”和“送法下乡”活动,现场开展草原法律咨询,利用电视、广播、通讯、网络等传媒工具体宣传草原法律法规。2017年,举办草原保护培训4期36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在草山内制作各种提示标语、提示牌37条(块),树立永久性草原界碑135块。2011-2017年以来,进行人工种草8.2万亩,天然草地改良14万亩,围栏封育23万亩,棚圈建设3.6万平方米,大海草山草地盖度、高度、密度、频度、产草量均得到极大提高,草地载畜能力提高至5.8亩/头,每亩草地比裸地减少水土流失26.39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