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师宗县“三医联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7-10-31 16:19:45   来源:师宗县   

近年来,师宗县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改善公共卫生和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以增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保障,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努力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一、坚持“三个回归”,抓实公立医院改革
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到公益性,医生回归到治病防病的角色,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一是坚持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制定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暂行办法,出台经常性、鼓励性和专项性的补偿方案,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项目和指令性任务,由财政核定服务成本后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补助。将公立医院在职在编职工基本工资、医院日常运行、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建设、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及公共卫生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优先予以保障。二是坚持医生回归看病角色。推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体现医疗技术价值,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建立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三是坚持药品回归治病功能。切实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补充品种目录,明确村级卫生所(社区服务站)使用达100%,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使用达80%以上,市属医疗机构使用达50%以上,中医医院、新农合定点厂矿、民营医院使用达30%以上,从源头上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二、坚持“三个依靠”,提高城乡医疗水平
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一是坚持公立医院硬件建设依靠政府投入。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5亿元,建成县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在建县中医院新院区、10个标准化卫生院和121个村卫生所。“十三五”期间,师宗县还将投资4000万元,完成3个乡镇卫生院、61个村卫生所建设,确保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达到标准化。二是坚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依靠加强管理。建立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医疗队伍结构,提高医疗队伍整体水平。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提高基层和区域的专科水平,促进城乡医疗事业均衡发展、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目前,全县已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所,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三是坚持降低群众医疗负担依靠机制创新。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在总体不增加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的前提下,降低药品、耗材和检测收入占医药费用总量的比重,适当提高医疗服务性收入的占比。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80%由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进行补偿,10%由公立医院通过加强管理内部消化,10%由财政补贴。
三、坚持“三医联动”,推动医改纵深发展
突出改革的整体性、协调性,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一是稳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县级公立医院人事编制管理,在医管委核定医院规模,确定功能方向的基础上,由编制部门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用人规模总量,逐步实行总量控制、备案制管理。推进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探索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组建以1个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10个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医疗联合体,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与互补。建立县、乡、村三级分级诊疗和逐级转诊制度,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努力形成“首诊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二是稳步推进医保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巩固提升城乡医保参保率,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着力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改革医保支付制度,以规范的临床路径为基础,科学测算病种成本,城镇基本医疗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门诊减免和住院补偿,住院补偿实行总额预算控制、次均住院费用限价、单病种付费等复合型支付方式。三是稳妥推进医药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县级公立医院以基本药物省级网上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为重点,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全部取消加成实行零差率,纳入年度目标任务指标考核,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师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