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陆良县让居家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2017-10-20 17:26:39   来源:    
让居家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陆良县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纪实(上)

 
  2014年8月,曲靖市被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列入全国42个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名单,成为云南唯一获批改革试点州(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作为承接全市改革任务的重点县区,陆良县先行先试,紧紧围绕改革任务和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以有效发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效益为探索方向,以抓好“老年幸福餐桌”和“关爱失能老人,共享生命尊严”老年希望工程为工作着力点,积极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努力破解在当地特殊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养老问题,探索走出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陆良之路。
努力盘活服务设施资源
  陆良县有常住人口67.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9.4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3.67%,并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陆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把建设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多年来共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2个,总建筑面积达到26119平方米,目前已投入使用42个。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成后,如何避免设施闲置,盘活设施资源,促使设施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成为拷问陆良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质量的首要课题。作为一个老年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赡养纠纷一直是困难陆良农村社会和谐的一大社会问题,加之养老服务社会供给不足,社会购买力相对较低,留守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很多老年人没有得到应有的照料,生活艰难,缺乏尊严,有老人甚至把自己的老年生活状况形象的描述为吃“轮饭”、“耍脸子饭”、“耍屁股饭”。面对这一社会现实问题,2016年以来,陆良县紧紧瞄准特殊老年群体迫切需要的助餐、照护服务需求,从既受老年人欢迎又管用的服务项目出发,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为阵地,以开办“老年幸福餐桌”为支撑,以实施“关爱失能老人,共享生命尊严”老年希望工程为补充,为26500余名老年人提供了以老年人医疗保健、生活照料、文体娱乐等为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并开办了15个“老年幸福餐桌”服务点,日均为600名老年人供餐。
  着力破解运营发展难题
  与很多地方一样,陆良县也曾经面临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困难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陆良大胆创新实践。一是努力破解管理服务难题。把居家养老服务开展与(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全县选择基础较好的15个(村)社区抓好服务典型示范,明确了以板桥镇为重点乡镇,带动全县开展服务的工作思路,按照“乡镇(街道、华侨管理区)主导、村(社区)参与、居家养老中心运作”的总体原则进行推进,探索形成了以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会村(社区)工作站、村(社区)老年人协会的三位一体管理服务模式。二是努力破解资金难题。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上级部门及乡镇(街道)补助一点、村(社区)自筹一点、自主经营创收一点、服务对象交纳一点”的方式筹措资金,并通过村(社区)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会,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搭建起凝聚社会爱心的平台,积极向社会“募捐一点”,截至2016年底,共有1000余名社会人士向全县12家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会共29个村(社区)工作站捐款1000余万元,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三是努力破解服务人员不足的难题。通过设立政府公益性岗位,将66名政府公益性岗位人员及26名招聘人员补充到2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岗位中,化解了运营经费、服务人员不足的矛盾,并形成了关爱失能老人“三结合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280名“失能老人”实施了关爱服务。此外,陆良县不断加大养老护理专业服务人才培养力度,2010年至2016年共开办养老护理员培训班5期,培训养老护理员667名,其中中级养老护理员76名,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更好开展积蓄了人才力量。
  致力提升管理运营水平
  为保证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陆良县一是规范居家服务内容。上墙公示关爱服务对象的生活状况、自理程度、服务方式、帮扶责任人等信息,公示关爱服务内容、经费来源、关爱机构及服务申请流程,统一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明细公布各“老年幸福餐桌”就餐人员、伙食标准、额定餐费、补助及交费标准、资金来源、用餐时间和每日菜谱,并按照规范认真做好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基本做到了规范化运营,为全县树立了典型。二是实行台账管理。三岔河镇舟东社区、太平社区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印制了管理服务台账,严格登记每一天、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一户一档,为关爱服务对象精准建账,由乡镇老龄专干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和服务开展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其中,三岔河镇还建立了为老年人服务的信息平台,为全镇的老年人提供了快捷、便捷的信息服务,并由乡镇老龄专干通过微信群对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人服务开展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大大提高了各中心为老服务的质量。四是推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根据各村委会(社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的动员各类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和服务开办,目前已形成村委会(社区)自主管理、老年人协会承办管理、农村敬老院延伸管理等几种比较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
  聚力激发基层服务活力
  为更加有力的激发出基层为老服务的活力,陆良县针对各村委会(社区)的不同优势,对各类的服务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一是拓展农村敬老院服务范围。有的农村敬老院在满足五保供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拓展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向农村社会老人提供寄养代养、日间照料、家庭护理、配送餐等服务,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延伸;有的村委会(社区)盘活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有的村委会(社区)整合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将村(社区)卫生室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建共享,为老年人设立了康复、保健、家庭病床、医疗护理等服务项目,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养生知识讲座,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二是培育志愿服务。让居家养老服务阵地成为起社会志愿服务的舞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组成义务养老服务队伍,通过志愿者定期上门服务和志愿者“一帮一、结对子”帮扶相结合的方式为空巢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三是开展邻里互助活动。三岔河镇太平社区等以“就近组织”、“结对服务”为主要方式,为社区400余名70岁以上独居老人、80岁以上空巢老人提供互助服务。四是立足长远发展。县老龄办、各乡镇老龄专干和开办居家养老服务、“老年幸福餐桌”服务的村委会(社区)一起明算账、算细账,根据各个服务点的资金来源情况,严格成本管控,既承担社会责任,努力降低老年人用餐成本,又强调家庭责任,通过敬老爱老氛围的营造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督促和引导老年人子女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主动为父母交纳费用,让老人享受服务。这一从实际出发的举措既有力降低了村委会(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开办“老年幸福餐桌”的经济压力,又有效顺应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受到了老年人及其子女的普遍欢迎,富有长远发展的活力。2017年云南省老龄办考核检查陆良县板桥镇大桥村委会“老年幸福餐桌”时,一位农村老人对考核组说:“我吃过两个‘伙食堂’:一个是曾经的免费伙食堂,吃的是米糠、野菜,如今是‘老年幸福餐桌伙食堂’,每顿“四菜一汤,每餐都在变花样,儿女交钱给我吃,我这辈子值得了”。
  在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道路上,陆良县已经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但从总体上看,全县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规范阶段,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下一步,陆良县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为重任,努力工作,创新实践,推动全县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而努力。
(陆良县老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