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网讯 未来5年,麒麟区将在农村开展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七改三清”行动,努力实现“建成新村寨、打造新环境、呈现新面貌”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目标;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大转变、文明行为习惯大改善、文明程度大提升。
一是有序推进农村“七改行动”。
改造农村道路。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全区建制村通村道路硬化建设,实现村内道路等级提升,传统村、生态村、旅游村等村内路面硬化要尽量做到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到2020年实现所有建制镇通二级路、所有行政村通柏油路、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构建四通八达、立体交错的“大交通”格局。
改造农村民房。完善提升村庄规划,坚持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同步实施,留足公共空间,统筹供水、供电、排污、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挖掘村庄闲置用地和“空心村”等存量土地,节约土地资源。推广农村特色民居设计方案通用图,改善农村住房居住功能,逐步实现外观特色化、内部功能现代化和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的目标。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切实解决无建房能力的特困户、“五保户”住房问题,彻底消除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提高农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步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到2020年全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15713户。
改造农村饮水。2016年—2020年,实现镇(街道)自来水厂供水设施基本覆盖。完成龙潭河水库建设,新增水资源总量2500万立方米;新建三宝水厂、发脉水厂,通过改造、升级、配套、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提升供水保证率、提高水质达标率。到2020年,全区农村供水人口达43万人,供水保证率达9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2%以上,水质合格率达80%以上。
改造农村用电。有序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善农村电网网架结构,改造重、过载线路,着力提升电压质量,优化居民用电环境,到2020年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开展“宽带乡村”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推进“全光网省”建设,深入开展固定宽带和4G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同步提高城乡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大力推广太阳能路灯和节能灯具,到2020年实现全区村庄主干道路灯全覆盖。
改造农村牲畜养殖圈舍。大力推进建设集中养殖点,提高畜禽集中圈养率、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实行人畜分离,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引导农民单独建畜厩等附属用房或建养殖小区,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加快干湿分离、沼气利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加工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推广。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种植业相结合,实现综合利用。对全区的养殖场排污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做到科学养殖,达标排放。2017年全区75%以上畜禽养殖小区实现达标排放,对外不留排污口。加大对农村牲畜养殖圈舍改造,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区农村牲畜养殖圈舍改造。
改造农村厕所。按照“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干净无味、使用免费、有效管理”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公厕革命”,按照国家三类以上水冲厕所标准建设,对已建成未达标的公厕进行改造提升,逐步消除旱厕、露天厕所。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进程,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
改造农村炉灶。积极推广“以电代柴”“以气代柴”的清洁能源,引导农村改灶与沼气建设、改厕和改圈相结合,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和户用沼气,推广电炊具、气炊具、节能灶的使用。
二是着力抓好农村“三清”工程。
清洁水源。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加快水权分配、水源建设、水源地保护工程,建立水源地保护制度,到2020年完成9个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制定麒麟区水源地保护规划,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开展河道、库塘等水体清淤治理,实现主要河道、沟渠保洁制度化、常态化,提升农村水源环境。
清洁家园。建立完善农村保洁制度,充分发挥农村清扫保洁员的作用,促进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和处置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完善村规民约,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形成保洁、垃圾收集、资源回收利用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到2020年,全区农村保洁制度达到全覆盖。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三堆”(柴堆、垃圾堆、粪堆)的清理力度。
强化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按照“户分类、自然村收集、行政村清运、涉农街道及镇中转和处置”等模式,因地制宜,有效处理垃圾,并加大农村垃圾收集处置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等系统化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和管理运行规范化建设力度,新建中转站不少于6个。到2020年前,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行实现全覆盖,95%以上的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
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污水管网要实现雨污分流,污水管网建设要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逐步对现有污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到2020年,全区新建镇(街道)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座,完成20个—25个农村危房改造省级示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镇、涉农街道污水处理设施基本覆盖。
清洁田园。以防治农业土壤污染为目标,以清除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为重点,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清洁化控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清洁生产水平。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化肥,增施有机肥,田间地头应设置生产垃圾堆放设施,对农业生产实施全过程进行标准化控制。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农业安全生产水平,促进清洁田园活动、农业安全生产常态化,着力构建绿色生态田野。到2020年,全区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95%。
三是全民素质提升工程。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重点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着力培育新风尚、倡导新文明、发展新文化、建设新环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践行文明公约,告别不文明行为,在卫生习惯、礼仪礼节、尊老爱幼、保护环境、遵守公德等方面有明显提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力争到2020年实现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文明行为的大改善、文明程度的大提升。朱绍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