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建设。去年开展“森林宣威”创建,新增城市绿地0.09平方公里、通道绿化346公里,完成义务植树350万株。在此基础上,今年该市将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大力开展增绿、补绿、建绿活动,切实抓好封山育林、工程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加强山水林田路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和裸露山地造林,巩固珠江源保护区非煤矿山整治成果,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7%以上。深入推进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厂矿、绿色走廊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绿色集镇、村庄、小区、庭院示范点,抓好得禄国家级生态乡创建,努力争创生态乡镇、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强化生态治理。该市增强大环保意识,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执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强化环境保护监察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努力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实施水、土壤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抓好偏桥水库污染源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启动北盘江流域宣威段水质达标治理,加大工矿企业污水、城市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重金属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抓好历史遗留锌废渣处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逐步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置措施。强化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建筑扬尘等污染治理,加快淘汰城区燃煤小锅炉。
提升人居环境。该市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城市功能专项规划,健全完善乡镇、村庄规划,强力推进“多规合一”,提升规划水平,严格规划执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在巩固2016年深入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投资8.17亿元,完成85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年初该市初步遴选产生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点75个,按照“一带、一路、两线”布局建设要求,以西泽乡生态旅游文化小镇为核心,辐射务德镇、得禄乡、龙潭镇、西宁街道靖外片区,打造西部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带,布局28个建设点;以杭瑞高速公路宣威段为主轴,以普立、宝山、格宜、龙场、落水、热水6乡镇为依托,沿路布点、彰显特色,展示宣威美丽宜居乡村新形象,布局16个建设点;杨宣线以可渡历史文化名村建设为龙头,打造文化旅游型美丽宜居乡村,布局18个建设点;鸡田线突出农村特点和风土人情,打造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田园风光型美丽宜居乡村,布局13个建设点,努力构建形式多样、各美其美的美丽宜居乡村格局,预计2017年全市整合到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项目资金将在2016年基础上增10%,投入资金将超过3亿元。同时,突出整治重点,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群众最关注的地方抓起,下决心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问题,加快公交站点、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