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上山助推脱贫攻坚步伐
2017-03-29 17:33:45 来源:陆良县
陆良县活水乡实施26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提高耕地产出能力为目标,以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为中心,以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以农业科技为纽带,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实行良田、良种、良法配套,以实现增粮增收和脱贫致富的目的。
建设高标准农田2600亩,项目总投资387.5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231.70万元、田间道路125.00万元、科技措施推广18.00万元、其他工作及措施12.80万元。
一、水利措施投资231.70万元,其中:新增灌排渠道4条4公里,投资146万元、渠系建筑物58座,其中田间水池50座、机耕桥6座、厕所1座、标志碑1座,投资85.70万元。
二、田间道路投资125.00万元,建田间道路4条4.2公里。
三、科技措施推广投资18万元,其中:1、土壤有机质改良项目14万元,补助马铃薯专用肥400亩,每亩补助13:13:9高养分专用肥 8.00万元。主要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技术推广,提高养分利用率,达到节本增效目的;绿肥种植种子补助2000亩6万元。通过绿肥种植并实施翻压还田,形成以地养地良性循环耕种模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2、病虫害防治经费2万元,主要用于马铃薯科技示范样板晚疫病综合防治药剂补助,补助面积400亩,补助标准50元/亩2.00万元。通过马铃薯晚疫病大田统防统治,有效控制晚疫病的发病率和感病率,增强植株抗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5%以上。
四、其他工作及措施投资12.80万元,其中:管理费用9.00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可研报告编制、招标费、竣工资料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管护费3.80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后期工作的维护管理费用。
目前项目实施已接近尾声,项目实施完毕后,从经济效益上看,新增灌溉面积0.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55亩,改善除涝面积0.1万亩,改良土壤0.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年节水35万立方米,复种指数由项目建设前160%提高至200%,年新增粮食230万公斤(马铃薯按原5:1折粮),新增蔬菜86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330万元;从社会效益上看,项目区水利化程度将从35%提高到70%,真正形成田成方、地成块、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业示范区,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了产业结构,极大地调动农民从事种植业的积极性,确保了粮食稳定发展,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市场意识增强,促进项目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外,项目区的投资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内需,消化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缓解了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项目区建成后,改善了生产条件、交通条件,大气、水质、土壤得到进一步净化,便可吸引外资参与农业综合开发,从而促进了人流、物流及信息流的发展,并对周边有很强的辐射带动效应;从生态效益上看,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净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通过项目区水利设施的配套完善,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可有效解决灌溉和排水问题,减轻土壤板结和水土流失,使侵蚀模数和侵蚀深度得到有效控制,土壤肥力明显提高。通过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推广配方施肥等措施,将使土壤理化状况明显改善,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
供稿:活水乡财政所 海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