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五项举措勾勒美丽宜居乡村新画卷
2017-02-13 10:55:10 来源:师宗县农办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2017年,师宗县根据省、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先行先试,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理思路,定目标,不断提高建设新水平。以建设“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要求,2017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重点突出“两线区位、民族风貌、生态环境、产业引领、项目整合”,主要围绕10个乡(镇、街道)29村委会(社区)33个自然村作为2017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通过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新师宗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农民素质、乡风文明七大工程。努力打造一批易打造、出亮点、显特色、起示范的典型示范村。
讲原则,重长远,努力开创建设新局面。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高标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强责任,求实效,统筹推进建设新任务。以乡(镇、街道)为实施主体,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围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农村危房改造、环境专项整治、精准扶贫到户、发展支柱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素质、弘扬乡风文明等各项建设内容,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落实,以目标考核为抓手,逐级夯实责任,形成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步伐。
按计划,分步骤,全面勾画建设新蓝图。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分为四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制定实施方案,完成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相关目标任务的分解下达工作,完成村寨规划编制;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采取有效措施,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强力推进建设;第三阶段自检自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自检自查、查缺补漏,完善和报送相关资料;第四阶段考评验收,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级有关部门对各乡(镇、街道)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进行县级考评验收,提出县级考评验收意见,报领导小组审核后上报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迎接市级验收。
抓宣传,造氛围,力求取得建设新突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及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开展多渠道、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展现方式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国家政策方针、项目推进过程、建设发展成果呈现出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创建“互联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模式,让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在新形势下发挥1+1大于2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