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区构建县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县乡企检测监测网络,以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紧盯“田间地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确保连续多年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2016年成功创建为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申请参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
强化源头监管
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畜禽屠宰质量安全等专项整治,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企业、重点时段的日常监管。2016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42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3277家次,查处问题143起,责令整改93起,罚款10起。完成农药标签抽检150余个,农药质量抽检13个。没收假劣农药534.5盒(瓶、袋),计179.73公斤。抽检质量监督样品兽药20个品种、饲料24个品种。从全县26个规模养殖场没收过期药品、过期疫苗稀释液、人用药品21件,货值5000余元。行政执法查处案件12起,其中种植业8起、养殖业6起。
落实主体责任
县域内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种养殖企业户等均纳入监管目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规章制度健全,生产经营行为逐步规范。县农业局统一制作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等管理制度100套489块,生产记录、经营台账240套1660份。生产经营企业有效证照、管理制度、质量承诺书等悬挂或张贴于醒目位置,接受监督;规范填写生产经营记录台账,并按规定保荐。农业、市场监督等部门加强质量监测,开展农药标签抽检、农药质量抽检、兽药饲料质量抽检,严厉查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有关规定,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非法添加行为基本杜绝。
推行标准化生产
推行标准化生产,减少化肥、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实施“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畜禽健康养殖等技术,全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2016年,全县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3.712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2.1万亩,适时揭膜技术13.612万亩,回收残膜848.71吨;完成绿肥翻压还田8万亩;推广绿色防控技术14.2万亩。申报认证无公害产品2个、有机产品4个。
加强检测监测
完成全国粮食产品(马铃薯)质量安全专项抽样监测,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省食品安全专项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共抽取马铃薯、蔬菜、水果样品39个,检测合格率100%。县乡检测部门抽检蔬菜水果样品650个,检测合格率99.7%。畜产品监测检测85个规模养殖场和1个屠宰场检测猪、牛尿液305份,915份试剂条全部为阴性反应, 未发现违法添加“瘦肉精”情况;抽检鸡肉15份、猪肉10份做兽药残留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龙腾、博弘、恒成、歪苹果4个企业完成产品自检350个,做到了产品出厂必检、批批必检,把好产品出厂检测关。同时,推广应用追溯平台,龙腾、博弘等6家企业运用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股、执法大队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
加大宣传培训
多途径整合举办培训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标准化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等的宣传培训。通过曲靖日报、马龙要情、魅力马龙(手机APP)、马龙农业信息网等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动态、曝光违法违规行为,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诚信意识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消费者科学面对、安全消费意识逐步转变。2016年,全县共发放宣传材料20414份,指导培训3262人次,发布监管工作动态信息等63条。
编后语:
舌尖上的安全是一张永远答不完的考卷
超市里的新鲜活鱼可能残留着禁药;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美食可能藏着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一面是稳定向好的食品安全大数据,一面是老百姓沉甸甸的期待,一面是依然严峻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舌尖上的安全是一张永远答不完的考卷。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理应对接老百姓的期待。不能让百姓既当美食家又当化学家,不能让监管的大棒“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监管的步伐不能落后于食品造假手段的更新速度,食品安全率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几个数字上,而更应当让百姓心服口服。
食品安全是一条单行道,落实“四个最严”,只有一路向前。唯有构建起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监督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才能推动食品安全形势持续改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