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农村部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介绍说,农村“双创”群体主要是三类:具有农村户籍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返乡人员,具有城镇户籍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有意愿有能力的城镇居民等下乡人员,以及农村能人和农村青年等本乡人员。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还显示,农村“双创”人员平均年龄为44.3岁,学历是高中、职高或者大专的比例为40.7%。他们创办的经济实体平均吸纳了7到8人就业,其中82%以上是农村产业融合类项目,如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产品等。
宗锦耀说,农村“双创”人员广泛采用了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现代要素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在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经营主体中有80%以上都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这是农民增收的亮点和主要增长点。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引导农村“双创”人员主动对接优势区域、对接新产业、新业态和对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其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去创业创新;充分利用现有各类渠道完成今年100万人的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尽快建成一批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农业领域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