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面对经济发展诸多不稳定因素,曲靖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早谋划、早布置、早安排,积极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呈现出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二三产业共同发力,总体实现开门红。
一、地区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据初步核算,一季度,曲靖生产总值(GDP)完成374.8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比年初人大目标高出0.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亿元,占9.6%,增长4.3%,占比比上年同期降低0.8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7%,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49.5亿元,占39.9%,增长9.9%,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3.5%,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89.2亿元,占50.5%,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1.8%,拉动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全市各地区增速超过2位数的有5个县(市),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罗平县和富源县,均增长10.6%,沾益区和陆良县增长10.5%,宣威市增长10.0%; 7个县(市、区)增速超过上年同期,其中:会泽县增长5.1%,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麒麟区增长9.1%,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沾益区增长10.5%,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详见下图)。

(一)麒沾马地区经济发展贡献明显
今年一季度,麒沾马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84.9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9.3%,增长9.4%,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48.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占居全市半壁江山。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占全市第一产业的16.5%,增长4.2%,对全市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为16.1%,拉动全市第一产业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2.6亿元,占全市第二产业的55.3%,增长9.4%,对全市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52.8%,拉动全市第二产业增长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6.3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的50.9%,增长9.0%,对全市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48.6%,拉动全市第三产业增长5.0个百分点。
(二)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一季度,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50.5%,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比地区生产总值高出0.7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1.8%,拉动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成为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在第三产业中,占GDP比重超过5%的有非营利性服务业占12.7%、批发业占10%、营利性服务业占6.4%和金融业占5.5%。
从各地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情况看:一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高。全市有5个县(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了50%,其中最高的宣威市占60.7%,其次是沾益区占60.4%,罗平县占54.0%、富源县占51.5%,麒麟区占50.5%。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提高幅度最大的是会泽县,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其次师宗县,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超过1个百分点的还有沾益区,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三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全市9个县(市、区)均超过35%,其中: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的有3个县(区),师宗县最高,第三产业对师宗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4.1%,拉动师宗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其次是沾益区,第三产业对沾益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7%,拉动沾益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会泽县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6%,拉动会泽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超过40%的县(市、区)依次是宣威市、罗平县、陆良县和麒麟区,贡献率分别是49.7%、48.0%、45.5%和45.2%(详见下表)。
各地区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情况
|
第三产业增加值
(万元) |
占GDP比重
(%) |
贡献率
(%) |
拉动力
(百分点) |
麒 麟 区 |
675698 |
50.5 |
45.2 |
4.1 |
沾 益 区 |
254015 |
60.4 |
71.7 |
7.5 |
马 龙 县 |
33060 |
36.4 |
37.0 |
3.1 |
陆 良 县 |
131386 |
49.2 |
45.5 |
4.8 |
师 宗 县 |
57441 |
36.9 |
74.1 |
3.0 |
罗 平 县 |
175260 |
54.0 |
48.0 |
5.1 |
富 源 县 |
144557 |
51.5 |
39.2 |
4.2 |
会 泽 县 |
107340 |
29.7 |
59.6 |
3.0 |
宣 威 市 |
300567 |
60.7 |
49.7 |
5.0 |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与周边地区比较,发展速度显慢
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长9.5%,基本实现开门红,但与全省比较,增速比全省低0.4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增速比全省低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全省低0.3个百分点。在全省16个州(市)中,曲靖市GDP增速居第13位,仅高于玉溪迪庆和版纳,与周边地区比较,GDP增速比昆明市低0.2个百分点,比红河州低1.5个百分点,比楚雄州低0.8个百分点,总体看发展速度显慢,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不足。
(二)地区发展参差不齐
从一季度曲靖地区经济发展看,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增长10.6%,最慢的增长4.1%,相差了6.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差距最为明显的是第二产业,最快的增长17.6%,最慢的增长0.6%,相差了17个百分点,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快的增长了13.3%,最慢的增长8.2%,相差7.1个百分点。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将成为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主要举措(详见下表)。
各地区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单位:万元、%)
|
地区生产总值 |
增速 |
麒麟区 |
1337705 |
9.1 |
沾益区 |
420295 |
10.5 |
马龙区 |
90731 |
8.5 |
陆良县 |
267123 |
10.5 |
师宗县 |
155629 |
4.1 |
罗平县 |
324594 |
10.6 |
富源县 |
280780 |
10.6 |
会泽县 |
360889 |
5.1 |
宣威市 |
495070 |
10.0 |
(三)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率不足
从全市各产业发展情况看,一季度经济发展最不稳定的是工业,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发展差距明显。一季度,全市9个县(市、区)中,工业经济增长2位数的有4个县(市),最高的富源县增长18.0%,其次是宣威市增长17.3%,最低的师宗县负增长2.5%,与富源县相比,相差了20.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占GDP比重下降明显。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为31.4%,比重比上年同期降低0.5百分点,分地区看,工业经济占GDP比重降低超过1个百分点的有4个县(区),比重下降最快的是师宗县,比上年同期降低2.5个百分点,其次是会泽县,比上年同期降低1.9个百分点,沾益区和马龙区分别降低了1.2和1.1个百分点。三是贡献率不足。从各产业对经济的作用看,工业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分地区看贡献率最高的是麒麟区,仅为39.7%,对经济的拉动明显不足,要实现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助推工业经济保持协调快速发展(详见下表)。
各地区工业对经济的贡献情况
|
工业增加值
(万元) |
占GDP比重
(%) |
贡献率
(%) |
拉动力
(百分点) |
麒 麟 区 |
473278 |
35.4 |
39.7 |
3.9 |
沾 益 区 |
128259 |
30.5 |
9 |
0.9 |
马 龙 县 |
45676 |
50.3 |
3.4 |
0.3 |
陆 良 县 |
49240 |
18.4 |
7.3 |
0.7 |
师 宗 县 |
58041 |
37.3 |
-1.8 |
-0.2 |
罗 平 县 |
80593 |
24.8 |
11.2 |
1.1 |
富 源 县 |
74939 |
26.7 |
13.8 |
1.4 |
会 泽 县 |
179034 |
49.6 |
2.5 |
0.2 |
宣 威 市 |
85301 |
17.2 |
15.1 |
1.5 |
(四)第三产业发展短板明显
从一季度情况看,第三产业行业分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比偏高,占全市第三产业的比重达25%以上,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3.7%,拉动第三产业增长3.4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长对公共财政8项支出(用于推算非营利性增加值增速)这个指标增速依赖较重,而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占比偏小,第三产业结构明显不优。二是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充分。一季度,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4.9亿元,增长5.9%,低于全市第三产业增速4.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13.2亿元,仅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9%。三是金融业活力不强。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我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同比增速居全省第13位,贷款余额仅增长1.9%,实体企业不同程度的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业发展滞后不仅影响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对全市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制约。
三、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
按照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认真对照检查各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加强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以运行中显现出来的短板为问题导向,广泛开展调研,对照差距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压实工作责任,抓实各项基础工作,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努力推动全市各地区经济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力
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一是全力帮扶有产品市场的工业企业开工复产,全力支持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骨干企业稳产增产增效。二是继续加强规模企业培育力度,加强对新建新投产和纳规企业的帮扶指导和政策扶持,尽快形成经济新增量,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三是大力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技术水平,立足当地科技优势,搭建产业技术研究平台,聚集高端要素,加快推动服务型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培育和发展本地区新的主导产业,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三)补齐第三产业发展的短板
一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二是进一步激发商贸流通市场活力,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提高消费市场辐射能力,扩大消费需求。三是要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扩大金融总量,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规范发展,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激发我市金融市场的活力。
(四)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确保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一是积极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扶持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农业经营方式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集约化、合作化、专业化转变。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气候和区位优势,引导农民发展更加接地气的种养殖业。三是推进农产品加工升级,拓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