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富源县大河镇脱贫攻坚思路清 措施实 效果好

2016-12-02 17:05:27   来源:   
 
河镇位于富源县城南部、距县城18公里,有国土面积247平方公里,辖17个村(居)委会、313个自然村,有总人口85922人、劳动力43956人、务工人员11141人;享受农村低保5352人、城镇低保1314人、五保2018人;有农村D级危房户5523户;有耕地面积4.6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55亩,粮、畜、煤、烟为重点支柱产业,2015年末农村常驻居民可支配收入8788元。自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2017年5个贫困村出列,2018年2个贫困村及贫困镇出列,2019年贫困人口脱贫摘帽,2020年巩固提升”的总体目标任务,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调查摸底,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抓组织明职责。镇党委、政府成立了“挂包帮”“转走访”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实行“双组长”工作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村干部全面抓的工作格局,定期或不定期专题研判脱贫攻坚工作;结合大河实际,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流程;组建17支69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展脱贫攻坚脱贫工作;投入5万元,增设改造镇扶贫办公室2间,新添置电脑4台、打印机2台、档案柜3组,调整充实扶贫办公室人员4人,实行办公场所规范化、办公人员专职化。同时,建立目标责任制、工作调度制、进度通报制、督察问责制和工作约谈制,定期公布工程进展,推进工作进度。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到位”,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抓规划理思路。结合镇村贫困实际,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六个一批”,科学制定了整镇推进及到村到户脱贫发展规划。结合地理区位及传统产业实际,大力发展大河乌猪养殖,同时,将全镇规划成四个产业区,即,脑上为商贸流通产业区,青龙、铜厂、恩乐、挑担为工矿务工产业区,格宗、黄竹、起铺、磨盘、圭山、篆湾为优质烤烟产业区;庵子、黄泥、白马、长坪、白岩、大河为农旅观光产业区。经统计,1795户建档卡贫困户规划养殖大河乌猪2732头、785户养殖肉牛790头、76户养殖山羊130头、164户养殖蛋鸡3431只;1040户种植商品蔬菜2085亩、23户种植魔芋115亩、97户种植中药材293亩、73户种植姬松茸37亩;48户种植黄桃105亩、158户种植泡核桃600亩;共需产业脱贫扶持资金882.181万元。规划实施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个、2017年7个,2016年整村推进10个,2016年规划实施建档立卡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700户、扶贫安居工程62户、托底房57户。
 
三、抓举措强责任。镇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实行“六个专项举措”,力推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实行脱贫政策专项宣传。专门安排一辆脱贫攻坚宣传车进村进寨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入户发放脱贫攻坚宣传手册,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1册,镇村组干部人手1册,共发放3700余册;制作大河镇脱贫攻坚工作日志,内页印有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政策,分发至镇村干部,共发放200余本,做到脱贫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实行脱贫资金专项备案。在民生资金备案的基础上,对脱贫资金实行专项备案;目前,共报备9笔1826万元。三是实行精准扶贫专项接访。在镇纪委信访接待室设立镇精准扶贫接访室,专人负责精准扶贫方面的接访工作;目前,共接到信访8件,已全部办结。四是实行脱贫工作专项调度。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主持,采取轮流方式,每15天调度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各1个,调度会只找问题,不论成绩,对存在问题及时研判,找准对策措施,明确具体整改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等,目前,已完成4个村委会调度会。五是实行脱贫纪律专项督查。制定出台了大河镇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查督办方案,成立了以镇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督查组,下设四个督查小组,分四个片区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履行责任、政策落实、资金使用、脱贫方向、工作推进五方面的情况,目前,已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督查1次,通报批评了4个村委会。六是实行脱贫攻坚专项问责。制定出台《大河镇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对全镇承担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专项问责。目前,因脱贫攻坚工作不力被问责2人,村党总支书记1人,村委会副主任1人。
四、抓建档促规范。按照“规模控制、有进有出”原则,严把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严格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工作要求,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34户、贫困人口10307人。省、市、县、镇四级挂钩帮扶单位、领导干部职工进村入户调查走访座谈,按照贫困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有关要求,认真填写了贫困村、贫困户相关表册,建立完善了贫困村、贫困人口管理台账,做到户有联系卡、村镇齐建档。目前,全镇共投入建档工作经费7万元,统一配放档案柜34组、行政村村均2组,统一制作档案盒283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1个,统一标准建档2834份。
 
五、抓推进出成效。一是产业发展。各村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到村到组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适合自身致富产业。全镇依托大河乌猪、红梨、黄桃等产业优势,采取“公司+基地+支部+农户”、“合作社+支部+农户”、“种养大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牵引带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00户发展致富产业。二是项目推进。2016年争取投资2565万元,完成12条57.7公路通行政村、自然村水泥硬化建设任务。争取投资43万元,建成挑担村委会集贸市场投入使用。总投资2781.81万元,实施美丽宜居乡村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个(白岩中箐口村、圭山中箐村),预计11月10日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2016年投资80.8万元,实施铜厂杨家屋场村、格宗长沟村、青龙花椒寨村3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现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任务,10月底以前全面完成。规划总投资249.28万元,完成白岩大青山村和芝麻炭村、格宗干沟村和阿谷谷村、圭山戛宗坪村、铜厂阿玛寨村和后地沟村等7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规划,正启动项目建设,预计12月底以前可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全面启动2017年全镇7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规划(圭山戛宗坪村、篆湾村委会海营寨村、起铺村委会小格基村、白岩村委会白山村、铜厂村委会阿玛寨村、恩乐村委会核桃冲村、挑担村委会落水洞村),现已完成随迁户D级危房户561户调查核实,9月初全面启动搬迁点村庄规划、选址,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49户909人,随迁户591户2430人。9月30日前全面完成村庄规划方案编制,10月初完成实施方案编制,10月10日前完成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评审后,及时启动项目建设,确保2017年4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外出务工。通过帮扶单位领导干部宣传引导,全镇有序转移输出富余劳动力11141人,组织建档立卡户外出务工达890户、1416人,分别占全镇建档立卡户2834户、10307人的31.4%、13.74%,年人均务工收入可达2.5万元以上。四是对标对表。严格对照贫困人口6条出列标准,经镇、村、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回访、算账,锁定2016年预脱贫人口1229人,各村制定作战图,对标对表,实现时间倒逼,任务倒逼,查缺补漏,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同时,对全镇2834户1030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参合、参保、就学、项目帮扶情况认真算账,全面掌握底数,找准缺口,确保2017年有针对性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加快补齐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短板。严格对照贫困村9条出列标准,2017年5个、2018年2个贫困村出列,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全面启动贫困村村级活动场所、卫生室、通自然村道路、自然村安全饮水、贫困户D级危房、产业扶持等项目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底数,找准缺口,加快推进项目规划、立项和组织实施,确保贫困村按标准按时限如期出列。

 

 
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河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通自然村公路大多为泥土路,晴通雨阻现象严重,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二是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项目扶持、资金帮扶等有待加强,贫困村筹资较为困难。三是返贫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不愿改变、创新生产、生活方式。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一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逐年增加整村推进数量,力争贫困村都能享受到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扶持政策。二是进一步落实扶贫扶持政策。争取加大资金支持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防止出现已脱贫农民返贫现象。三是进一步增强群众发展能力。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群众综合自身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