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区认真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2016-08-29 10:30:24 来源:
应急避难场所是政府应对战争和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安置灾民的主要场所,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按照省、市减灾委相关要求,麒麟区减灾委结合工作实际和职能职责,投入资金54.92万元,建成了珠江源广场、龙潭公园、南城门广场、白石江公园4个应急避难场所。7月21日,市、区民政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上述4个公园、广场达到国家Ⅲ类应急避难场所(标准)的相关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主要设施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应急医疗救护、应急蓬宿区、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物资发放点,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存放、应急避难入口、应急避难出口、应急停车场、应急保卫、应急广播、立体指示牌、避难场所示意图,以及在场所内各类配套设施设置明显的标志。应急避难场所将作为永久性的避难设施,本着“平灾结合”的原则,平时不改变休闲、娱乐、健身的功能,只有在遇到重大灾害发生时方可启用为避难场所,为居民提供临时避险。
为了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功能更加完善,按照区减灾委的分工及所属部门职责,区住建局制定了《麒麟区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认真组织所属公园、广场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一是对各公园广场内现有供电系统加以改造,并配备了柴油发电机,使其在平时和应急状态下都能投入使用,作为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电源使用。二是在公园广场内地势开阔、空气流通比较好的地方设立应急棚宿区。三是利用公园广场内现有供水设施或将其稍加改进,以便于平时和应急状态下使用,保证应急情况下灾民的用水安全。四是改进公园广场内现有消防设施,保证每个公园广场内拥有2处以上应急消防栓,各个建筑和设施的显著位置放置灭火器,以便在平时和应急情况下做到有备无患。五是为了保证受灾人员应急避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点分别设置医疗、物资储备室,保证安置受灾人员过渡性安置。六是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从局党政领导、各公园广场党政高度重视明确具体分管领导,配备有专门管理人员,制定了相应规划建设方案、维护管理制度。七是对已设置的应急避难场所,除安装了相关的设施和指示标志外,还设置了紧急疏散路线,并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应急疏散时,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有秩序地组织避难群众进入避难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