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四举措推进煤炭行业业去产能
2016-08-15 10:39:13 来源:富源县
2016年以来,在设置煤炭消费天花板的前提下,富源县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原则,将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助力煤炭行业扭亏脱困升级和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共积极筹措拨付了3400万元县级配套奖补资金,淘汰关闭43对矿井。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安全攻坚去产能。2013年全国煤矿安全攻坚战启动后,富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煤矿安全攻坚战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富源县地方煤矿安全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从2013年11月到2015年底,共分宣传动员、自查自纠、集中整治和巩固提高四个阶段,紧紧围绕9项内容,在全县开展以贯彻执行煤矿安全“双七条”和国办发〔2013〕99号文件为主要内容的煤矿安全攻坚战。从煤矿事故来看,2008年到2012年的5年间,全县地方煤矿共发生26起煤矿安全事故、死亡76人,平均每年死亡15.2人;自2013年11月攻坚战开展以来,到2015年底约2年时间,全县发生1起安全事故、死亡14人,平均每年死亡7人,与前5年相比,死亡人数下降了54%。尤其是从2014年5月至今,富源县已实现27个月安全生产,目前,国务院安委会督查组已对富源煤矿安全攻坚战工作进行了验收。
二、坚持兼并重组去产能。面对小煤矿单打独斗、单兵作战已不能适应严峻市场发展的需求。富源县积极鼓励和组织涉煤企业联合起来搞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抱团取暖。对于实力比较强、技术比较先进的大中型煤矿企业,考虑兼并重组小型企业,努力培育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安全、环保、能耗、工艺等办矿标准和水平,切实增强抗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截至目前,富源县成立企业集团31个,兼并重组和去查能后,地方煤矿矿井数量从2014年以前的139矿减少到95矿,减少小、散、弱和资源枯竭煤矿44对,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得到全面好转。
三、坚持深度加工去产能。引进煤焦一体化、煤化工、煤建材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延伸煤炭下游产品,提升煤炭产品附加值,增强煤炭综合竞争力。目前,富源县以县域内德鑫、华鑫等企业为先导,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化工产业,全力以赴推进年产20亿方中泥煤制天然气项目,打造煤电气油一体化产业园。探索邻近煤矿企业瓦斯抽放管道联网,建立瓦斯发电站,并网发电。充分发挥煤矿用电多、负荷稳定、网架现成等优势,利用废弃的工业广场及周边地区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降低用电成本。
四、坚持科技兴煤去产能。以科技为引领,以“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为突破口,先行建设一批“两化”示范矿井,逐步向“四化”矿井目标迈进。以建设智能型、科技型的现代矿井为发展方向,及时淘汰劳动强度大、安全无保障、生产效率低下的采煤工艺和装备,在有条件的煤矿率先尝试使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新技术与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有机融合。用3-5年时间,实现全县“四化”矿井达到80%以上。目前,富源县地方煤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安全生产投入9.6亿元;完成综采工作面建设12个、高档普采工作面建设4个,占生产矿井的20%;完成连续机械化运输55对,占生产矿井的69%;完成机械化运送人员36对,占生产矿井的45%。全县地方煤矿“四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最后全部矿井实现连续继续化,少数矿井争取实现地面远程控制、井下无人操作的连续机械化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