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富源县集中精力,加大工作力度,重点从4个方面推进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遍地开花,取得良好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支撑体系。科学制定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和25个县直部门的工作职责等内容。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的动员部署,切实掀起创建工作高潮。
加强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富源有声数字图书馆”,采购11.6万册有声图书向读者开放;在营上镇试点建设了藏书量达万册的乡镇图书馆和4个村级图书室;建成3个省级文化惠民示范村;新建了4个标准化村级文体活动广场;启动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实施3个社区的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完成10079套“村村通”设备行政置换工程;完成27个自然村“村村响”示范点建设,还将启动183个自然村“村村响”工程建设;贫困地区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项目已完成可研批复,预计年内可建成投入使用。截至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农家书屋、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3.33%、98.75%、83.33%、108%、99%,基本实现了各级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同时,民间文艺团体和农民自办文化蓬勃发展,正逐步成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
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春节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颂党恩·家乡美”歌咏比赛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踏青文化节”、第十二届水族“三月三”对歌节和第二届农民演讲大赛;积极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10余场,放映农村公益性电影917场,补充更新农家书屋图书46000册;“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开展了寒假少儿免费艺术培训、春季农民工子女免费艺术培训和中老年人声乐、二胡演奏等培训2250余人次。通过资源下沉,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落实政策措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今年以来,该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600余万元;“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投入95万元;各类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投入63.3万元;投入76万元为群众基础好、活动正常的村级组织、文化联合体配备相应的文化设备,对群众文化活动给予适当补助。以培训为突破口,组建专家团队,采取集中培训和对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文化干部和村级宣传文化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业务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基层文化干部的业务能力。同时,开展了村级民间文艺骨干广场舞、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等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文化干部的组织能力。 (凌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