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区始终坚持“做特一产,打造有机农业示范县;做优二产,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做强三产,打造乡村旅游体验县”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勤谋划,抓投入,强龙头,建园区,调结构,稳增长,加快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做特一产,打造有机农业示范县。该县坚持把有机农业创建与供给侧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以供给侧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有机农业创建工作。该县一方面,瞄准国际市场标准和高端消费的新趋势,在优化供给、提升质量上聚焦用力,抓好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的绿色认证、中药材GAP基地、生态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等的创建,打响有机品牌;另一方面,以融合发展为方向,坚持果菜畜互支互促,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坚持依托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带农业,促进工农业融合,以饲料加工、小区养殖、协会销售等为节点,多方促进产业上下游融合,探索出不同模式的融合发展模式。该县今年择优选择大庄蓝莓基地、博弘公司蔬菜基地、爱泊公司苹果基地、龙腾循环农业园、马鸣小桥河水果基地、张安屯大米基地6个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先行启动有机示范基地转换,逐步用有机肥代替化学肥料,生产有机食品。由主管部门领导牵头,实行挂图作战,确保按时限完成转换工作。县农业农村部门根据有机产品申报文件、法律标准、有机产品标准以及认证申报目录和相关申报要求,积极配合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抓好有机农产品申报。目前,正在组织申报认证野生菌、人工食用菌、深沟鸡三个有机产品。
做优二产,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该县以园区建设为带动,推进工业产业高效聚集发展。结合实际制定企业扩销促产、降低生产成本等29条措施,强化企业帮扶和产业培育,促进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坚持以现代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做好项目融资服务方面的工作,加快推进9条园区干道和左所立交桥建设,启动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云健体育等产业项目按期推进。抓好小寨、东光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关停企业转产升级。强力推进轻工产业园区扩容增量,加快推进“一园四片区”高效聚集发展。通过招商宣传片、宣传册、南博会等载体和平台,广泛宣传自身的区位、交通优势及产业政策,主动对接企业的战略选择,精准招商,全力招引一批大项目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化项目,全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引领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后续产业。该县工业企业增至227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户,有5户企业列为曲靖市60户重点企业,“呈钢”抗震钢、“东诺”镀锌铁塔、“华欣”玻璃、“融星”饼干、“神模”塑料膜、“春雨”磷肥等荣获国家、省、市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知名商标认证。加快推进马龙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核心区骨架路网已初具雏形,第一批产业项目顺利开工。县轻工产业园区引进企业18户,建成投产15户。
做强三产,打造乡村旅游体验县。马龙是古彝文的发祥地,区位优势突出,人文历史厚重;自然景观秀美,民俗风情浓郁;旅游要素日趋齐备,生态吸引力持续提升,为马龙打造全域旅游、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该县抢抓马龙被列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县的契机,按照“打造全省乡村旅游体验县”的目标要求和定位,加快旅游环线和南北旅游带规划建设,重点打造马鸣咨卡河谷、旧县沿马澄线、马过河河谷三个“景村融合”片区,辐射带动每个乡(镇、街道)今年内建成1个以上民俗旅游村、5个以上民俗旅游点,形成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坚持在“体验”这两个字上做足做好文章,促进乡村旅游与有机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轻工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进。精心编制规划,把乡村旅游与城乡建设、产业开发、环境整治统筹考虑。牢固树立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开发管理机制,努力形成马龙的旅游产业体系。该县今年重点打造马鸣咨卡河谷、马鸣小桥河—万亩草山、旧县九龙湖、马过河河谷、王家庄扯度生态走廊、张安屯六个“景村融合”片区,完成了《曲靖市马龙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六个“景村融合”片区的策划方案。完成了诸葛南山景区柏油路铺筑、马鸣咨卡河谷、马鸣小密得民族特色旅游村、王家庄扯度生态走廊等重点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助推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