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宣威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

2016-06-21 10:25:49   来源:杨承海   
        6月15日至17日,宣威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应出席代表388名,因病、因事请假9名,实到代表379名,符合会议法定人数。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宣威市第六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曲靖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

        五年工作成绩

        五年来,宣威市委乘势而上,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结构调整阵痛、企业生产经营艰难、房地产市场低迷、财政增收乏力等困难,打基础、优环境,兴产业、惠民生,重法治、强保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效。2010年—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从148.2亿元增加到223.8亿元,年均增长8%;财政总收入从20.3亿元减少为19.8亿元、年均减0.5%,总支出从33.8亿元增加到63.6亿元、年均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1.1亿元增加到136.2亿元,年均增长17.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671元增加到27709元,年均增长1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735元增加到9193元,年均增长19.7%。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0.4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21%。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综合城镇化率达44.3%,年均提高1.26个百分点;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并迈入Ⅰ型小城市行列;乡容村貌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逐步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实现15.76万贫困人口脱贫。高考累计上线6.5万人,一本率由13.44%提高到16.64%。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疗卫生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救助等工作成效明显。建成宣威文化艺术中心、宣威影城等一批文化工程;宣威火腿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渡关古驿道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花灯《挡车石》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保险扩面工作进一步加强;森林覆盖率达47.2%;党的建设成效明显,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弱;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脱贫攻坚任务还很繁重;思想解放还不够,开拓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困难和问题。为此,今后五年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质量,全力以赴克难攻坚,确保实现GDP年均增速7%以上,到2020年达到315亿元、人均22500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和9%以上、分别达到41700元和14200元。突出“三个定位”,即:打造云南现代农业强市。要以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引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逐步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促进农业供给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适应资源与环境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积极发展规模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效益,使农产品供给更加契合消费者需求,逐步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推动农业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逐步形成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打造省际间节点城市。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和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良好机遇,突出工业引领,完善园区功能,壮大经营主体,打造知名品牌,强化产业支撑;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深度转变,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汇融合;加强市内外多领域交流合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增强承接辐射能力。打造中国火腿美食文化名城。要充分利用宣威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名人效应、独特的传统美食和餐饮文化、丰富的山水生态和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和弘扬宣威火腿特色文化,彰显宣威火腿名牌效应,促进美食与城市、美食与文化、美食与健康、美食与旅游深度融合。

        实施“六项工程”

  全力以赴实施好“六项工程”。一是基础夯实工程,投资152亿元,建成宣威—曲靖、沾益—会泽(宣威段)、宣威—威宁、宣威—富源4条高速公路138.7公里,启动宣威—盘县高速公路建设,改造国道326线杉木箐至宣威城区83.18公里,硬化乡镇连接线33条415公里,确保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5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50%以上,力争宣威支线机场2017年启动建设、2020年投入营运。投资40亿元,完成扯卓河水库等水源工程10件、河流及山洪沟治理18件、节水灌溉30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至100万人,治理水土流失250平方公里,逐步形成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排并重的水利工程体系,努力实现人均工程蓄水100立方米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农业灌溉保证率达46%以上。发展新兴能源,适度发展风电、水电和太阳能、生物质能、光伏发电,增强电力保障能力;以城市居民、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培育拓展用气市场;以推进煤炭转型升级和化解过剩产能为重点,加快建成一批骨干矿井,提高煤炭利用效益。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网络升级换代,不断扩大通信基站、光纤、4G网络覆盖面,促进互联网与移动、电信、联通对接,提高互联网的社会化程度。二是产业发展工程,在巩固提升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瞄准以液态金属等为代表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逐步建立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着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兴材料、新兴能源、食品加工、生态文化旅游、现代商贸物流六大产业。三是城乡提质工程,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普及,资源在城乡优化配置、产业在城乡优势互补、人口在城乡有序流动、利益在城乡合理分配,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54%以上。四是民生改善工程,突出精准,挂图作战,坚持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确保到2019年宣威贫困县摘帽、12个贫困乡镇和98个贫困村出列、现行标准下的12.8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失业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夯实教育基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健全完善救灾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民政服务能力。五是生态文明工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统筹推进,力争“十三五”期间把宣威市创建为省级生态市;六是保障强化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依法治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增收节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障、法治保障、动力保障和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