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区紧紧咬住让病险水库逐年减少这一目标,综合采取落实责任、落实项目、落实质量等措施,全力推进病险水库早日“康复”。
该县通过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来加快水库除险步伐。在落实责任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水库除险加固当作民生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建机构,明职责,抓考核,实行县级领导挂钩联系、水务人员分片包干,切实把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落实到人,形成了领导到位、部门联动、水务主抓、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在落实项目上,坚持把前期工作作为争取项目的“敲门砖”,一方面立足自身,调动和集中一切力量对病险水库前期工作实行倒排倒逼管理,为争项目打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借力”,委托有资质、信誉好、理念新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部分规划设计工作,确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设计。在落实资金上,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机制,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用足用活政策性资金;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县级配套资金,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从2012年开始,每年预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经费及专项经费500万元,2014年后又追加到588万元。在落实质量上,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这一根本,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邀请纪检、检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全程参与招投标,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工程监管,形成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质检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落实效益上,按照“除险一座、销号一座、发挥效益一座”的思路,切实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后管理,确保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和持续健康运行。一方面,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移交管理,从2010年起,每年预算水库管理维护经费126.6万元,主要用于水库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极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另一方面结合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水管体制改革,采取规范化承包、租赁和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方式搞活经营管理,实现以水养水,形成了库有其主、管有其人、人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