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为居民免费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提高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确保城乡居民公平享有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该县坚持政府主导、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着力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注重质量、强化监管,保障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全县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害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保健中的作用,逐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长效工作机制。
该县严格按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国家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等相关要求,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抓好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管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方面,实行“一人一档”规范管理,以规范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为目标,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门诊服务、入户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按照服务规范要求准确记录个人基本情况、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为辖区常住居民特别是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系统、规范建立和完善辖区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反馈体检评估结果时开展健康指导,每次服务后均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规范管理。卫生监督协管,每季度开展1次学校卫生、饮用水安全、公共场所、医疗卫生机构、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协管巡查,及时做好相关工作记录,将巡查信息按月录入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督导。以规范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行为为目标,建立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联动工作机制,县级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每2个月对5个乡(镇、街道)卫生院、10个卫生所(服务站)开展一次督导、指导;各乡(镇、街道)卫生院每月对辖区卫生所(卫生服务站)全覆盖开展项目督导考核,对辖区卫生所(服务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执行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预计今年年底,健康档案实行一人一档规范管理,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以上,电子档案活动率达50%以上;规范管理的慢性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开展率达10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0%以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覆盖率达100%;65岁及以上老年人、0-36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均达80%以上;各乡(镇、街道)卫生院每月对辖区村(居)委会、社区开展督导指导覆盖率达10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