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富源竹园:纳佐村脱贫出列有思路

2016-04-29 09:31:20   来源:富源县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富源县竹园镇围绕三明确四强化五突出工作思路,主动作为、狠抓落实,推进纳佐村易地扶贫搬迁和美丽宜居乡村项目建设,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三明确,全面摆脱贫困。一是明确脱贫目标。通过实施整村脱贫攻坚,纳佐村计划实现2016年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00元,实现贫困户脱贫摘帽,2020年实现小康,2025年实现全面增收致富。二是明确扶贫对象。全村4个贫困自然村,建档立卡户175650人,其中2015年贫困户脱贫30116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5534, 有农村低保130250人。需要易地搬迁134户,危房改造120户。三是明确扶贫措施。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五个一批计划,解决全村145户贫困户于2016年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对纳佐村委会4条共8.27公里进村公路及4个自然村4.659公里的村内道路进行硬化,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3个自然村共1000亩陡坡地进行中低产田地改造,提高土地复垦和生产能力;通过组织种植、养殖等适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户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增强基层组织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搭建农村文化活动平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文明素质。

  四强化,实现合力发功。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制,4名镇党政班子成员和8名镇干部分别挂钩纳佐4个自然村,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纳佐村两委主要领导实行包村制,各村民小组长是第一责任人,构建了层层传导责任、人人肩负重担的良好干事格局。强化干部队伍监管,严肃工作纪律,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有效落实。二是强化广泛动员。项目启动以来,通过座谈会、入户动员、粘贴标语以及广播电视宣传等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作为扶贫政策的传播者和调动群众的喊话人的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确保了扶贫政策宣传到位,发动到位,落实到位。三是强化外力运用。驻村工作队主动作为,针对贫困户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进行包户,为帮扶工作注入力量,解决了谁来帮扶的问题。政策落实过程中,镇村工作组主动征求意见,寻求驻村工作队帮助,凝聚共识,合力推进扶贫工作。驻村工作队积极调动和整合外部资源,发挥公共资源优势,为地方扶贫开发工作补齐了短板。四是强化统筹规划。项目启动后,本着结合实际、适度超前、统筹规划的原则,通过入户调查摸底,摸清村情,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组织县镇村干部进村入户作规划,形成科学实施方案。

  五突出,确保全面提升。一是突出群众住房安居。建设中,严格按照上级规划的十种建房风格,通过示范带动,彻底改造农户房屋,拆除破旧危险房屋及危险设施,地点宽的原址重建、地点窄或地质条件差的易地新建、集中建设安居小区、不抗震的维修加固等,计划今年内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0户,完成异地搬迁134户,减少贫困人口631人。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高标准实施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务求实效,提升档次。4条进村道路毛路已修通,正在进行村内道路规划和障碍物拆除,以完成4个村的饮水项目建设,计划栽行道树200株,每个村民小组修建多功能村民活动中心1个。三是突出群众增收致富。整合劳动力资源,强化适用技能和科普知识培训,鼓励男壮劳动力上矿务工、妇女发展特色种养殖、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目前,安排上矿务工200余人,赴县外务工156人。强化农村妇女手工技能、种养殖技术培训,引导彝族妇女经营民族特色手工制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规划种植烤烟面积820亩,种植经果林800亩、水保林2200亩,陡坡地治理1150亩。依托大河乌猪种源保种点,继续扩大大河乌猪传统养殖覆盖面,按照户均食用12头,出售35目标进行家庭饲养,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突出农村公共管理。纳佐村及时召开村民大会,制定村庄管理方案,采取房前屋后自己管,公共部分分组管的方式,进行环境卫生治理。对公益设施建设和管护、环境卫生保洁、安全巡逻、生产生活等作了明确规定,以提高农村生活品质。五是突出移风易俗。在充分尊重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制定村规民约,提倡节约从简,严禁大操大办,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将农村婚丧嫁娶事宜操办宴席由过去的4天酒宴改为2天,上祭礼金由1万元以下降至3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