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师宗县五措施夯实农村中小学教育基础

2016-04-07 10:25:56   来源:师宗县政府办   
自2014年以来,师宗县结合乡镇工作岗位补贴政策实施,五措施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中薄弱问题,夯实教育基础,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公开招聘、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人才激励制度等方面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实行倾斜的政策,教师队伍得到有效充实,农村教育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
一、优化学校布局调整
结合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工程,按照“高段集中、低段分散”的原则,在乡镇区域内探索实施小学高段大学区制,使办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得到有效整合。在保证学生可以就近入学的同时,控辍保教得到了巩固,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一是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按时足量发放;二是绩效工资总量向农村偏远薄弱地区倾斜3%;三是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乡镇工作岗位补贴,对在编在岗的乡镇教职工每人每月补贴500元;四是从2015年起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力度,拓宽技能人才成长上升通道;五是规划建设教师宿舍,解决农村教师居住问题,切实保障基层教师生活待遇。
三、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建立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利用三年的时间对所有在岗教师实行外出轮训一遍,对全县在职在编校长教师进行外出轮训,通过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开展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省内外先进学校顶岗交流学习的培训工作,与市县内的优秀学校建立合作交流,派出教师顶岗学习;建立优秀人才长效培养机制,选拔后备优秀人才实行重点跟踪培养。 
四、优化农村学校编制及人才引进激励政策
近年来,通过逐年的编制均衡调整,逐步均衡校际间编制失衡的问题。通过公开考试招聘了一批短缺学科教师到空编严重、地区偏远、师资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工作,均衡农村学校学科配置,新招聘教师需在原校工作满3年才能流动。逐步改善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充实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
五、加强校长教师交流制度
一是选派教师互派交流锻炼,开展城乡学校互派校长助理挂职交流协作;二是实施结对帮扶交流制度。实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和交流服务制度,推进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对口支援,促进薄弱学校建设。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每年至少组织1次,同级学校之间至少要跟两所学校交流;三是鼓励乡镇中心学校实施校内交流。乡镇中心学校在乡镇区域内的学校积极探索交流轮转机制。在薄弱完小设置中职岗位,激励优秀教师竞争聘任上岗,任期一般为3年及以上。鼓励优秀教师到缺编或薄弱完小支教2至3年,有中职空岗时优先聘任;四是组织骨干教师团队到薄弱学校短期帮扶交流,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五是鼓励校长异地交流任职。积极拓宽校长交流渠道,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任职,薄弱学校校长到综合办学质量高的学校学习,明确规定校长任期为3年一届,任职满两届需重新考核,考核合格后异地任职。(师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