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师宗县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与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组建医疗联合体,成为曲靖市第一家“吃螃蟹的人”。医联体组建符合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政策,也是落实医改政策的具体体现,县医联体经过两年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理顺机制,提升医技
按照“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原则,在原有的师宗县人民医院牌子的基础上,加挂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师宗医院牌子,坚持县人民医院机构性质、独立法人资格、债权债务、人员性质、行政隶属关系、资产权归属、功能定位和承担义务“八个不变”。建立医院业务指导和培训机制,根据县人民医院的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管委会派驻院长、业务副院长各1名到县人民医院进行长期驻院管理,选派2位外科专家到师宗医院外科担任主任,下派10名专家进行技术帮扶和人才培养,业务培训达460余人次。力争5年内建成2个市级或以上临床重点专科,同时探索建立和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方便、安全的医疗服务。
二、整合资源,优化服务
一是优化职能部门设置。根据县人民医院实际情况,对原有的19个机关职能科室实行大部制改革,合并提升为行政事务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医务部、护理部、政工部、保障部7大部,其余科室分类归口为二级科室,做到机构精简、职责明确,提高了医院整体运作效率。二是加快推进医院业务发展步伐。新开设新生儿、体检中心、神经内科、老年病科、血透室、康复科6个科室,开展了脊柱畸形矫形融合固定术、全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等19项新业务,填补了师宗16项医疗技术空白。同时,筹资3000万元引进1.5T核磁共振、16排CT、大生化机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有效提升了医院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三、大胆改革,提振效益
一是大力推进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县人民医院对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了调整,新方案分配大幅度向环境艰苦、风险高、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的一线岗位和高层次优秀人才倾斜,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通过绩效分配,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鼓励多劳多得、增收节支、减少浪费。二是完善医院合同工及编外医师管理机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了医院合同工和编外医师的年度考核实施意见及管理办法。加强对合同工和编外医师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发挥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督促他们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为医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医疗联合体组建以来,整体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15年,县人民医院总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了17.3%;门诊167337人次,同比增长12.67%;出院19049人次,同比增长15.84%;手术5034人次,同比增长11.81%;平均住院日7.879天,同比下降0.601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医院也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协调增长,基本达到“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满意;市卫计委、县卫计局满意;医院职工满意;社会和患者满意”四个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