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脱贫攻坚成富源县开年“重头戏”

2016-03-11 15:07:41   来源:富源县   
    今年春节收假的第一天,富源就召开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锁定目标任务,拿出过硬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脱贫攻坚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十二五”期间,富源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7亿元,解决了9.16万人贫困问题。至目前,全县还有8个贫困乡镇(街道),51个贫困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5196人,贫困人口居全市第三,全市每9个贫困人口中富源就有1个。全县还有24181户农村危房,48个自然村不通公路,13万人饮水不安全,90%的行政村没有集体经济,群众平均受教育年限8.2年、比全国的9.28年少1年多,群众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较弱。富源县结合实际,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实施“五个一批”,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对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有资源或其他优势,但是缺资金、缺技术、缺产业、缺引导帮助的,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农民合作社、贫困村集体经济等扶持力度,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至2个产业发展项目,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增收项目,进一步拓宽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渠道。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居住地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基础设施配套困难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实施易地搬迁脱贫攻坚,从2016年开始,通过3年时间完成全县5197户20844人(其中建档立卡2742户10847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同时今年计划建设美丽宜居乡村60个,五年建设260个以上。在实施过程中,坚持规划引领,合理确定搬迁规模,区分轻重缓急,明确搬迁目标任务和建设时序,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安置点,尽量搬迁到乡镇和交通便利的中心村,促进就近就地转移,可以转为市民的就转为市民。想方设法为搬迁人口创造就业机会,保障他们有稳定收入,与当地群众同享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生活在生态脆弱或生态保护区的贫困人口,结合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对贫困地区25度以上的基本农田,争取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将该退的陡坡耕地全部退下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的贫困地区实行低电价供给制,用电能取代柴火供暖做饭等传统方式,杜绝砍伐林木行为。大力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制林场等林业合作组织,鼓励林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家庭林场、林农专业合作社、林业企业流转,推进林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与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有机结合,促进贫困户脱贫。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跳出贫困陷阱,根本还是要靠教育。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合理布局贫困地区校点,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使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落实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高中阶段给予每人每年2500元的助学金资助。建立保障机制,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考入国家部(委)属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在本科学习期间,省级财政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学费奖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动员组织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到当地职业中学就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技能、实现就业、改变人生。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按照贫困地区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要求,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水平。强化民政、工会、残联、妇联、红十字会组织救助职能,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大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力度,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
  通过扶贫,富源县到2018年,实现贫困县摘帽,8个贫困乡镇(街道)、51个贫困村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到2019年,全县85196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达1.2万元以上,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袁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