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深化财政改革全力保发展
2016-02-29 09:42:02 来源:富源县
2015年,面对严峻的财税形势和繁重的收支任务,紧紧围绕富源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财税目标,克难攻坚、砥砺奋进,财政工作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稳中有进并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止跌回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全县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751万元,同比增收2652万元、增长3.19%,为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调整预算数85600万元的100.1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2937万元,同比减收7685万元、下降10.88%;非税收入完成22814万元,同比增收10337万元、增长82.85%。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05585万元,同比增支6262万元、增长2.09%,其中,县财力支出完成226323万元,同比增支43000万元、增长23.46%。 组织收入措施有力。面对财政收入存量难保、增量难找的严峻形势,千方百计挖掘内生财源,想方设法采取措施组织收入。严格目标考核,强化挂钩负责机制,目标到乡(镇、街道)到部门,狠抓财税收入征管。严格税务稽查,切实加大欠税清理催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强化非税征管措施,抓住“以票管收”源头不放,保证了非税收入依法征管,地方非税收入完成22814万元,同比增长82.85%。
争取支持大幅提升。主动应对收入锐减、支出大幅增加的“双重”困难,切实加大汇报协调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合计争取到位上级补助及资金296722.68万元,比上年增加56101.68万元、增长23.32%,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49643万元,比上年增加38107万元、增长34.17%,专项转移支付82875万元,比上年减少46210万元、下降35.80%,财政贴息2304.68万元,债券置换到期政府性债务61900万元,有效缓解了县级财政支出压力。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牢牢守住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在县财力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保障力度,全年共投入民生资金254700万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305585万元的83.34%、同比增长3.84%。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财税改革纵深推进。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严格执行全口径预算编制、审核、执行和约束管理。开展2016—2018年三年滚动财政收支规划编制工作,增强了财政预算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严格执行预决算公开制度,县直部门66家一级预算单位中除2家涉密外其余全部纳入预决算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乡镇基层预算单位改革扩面达100%。累计办理公务卡4279张,通过“报账转卡制”及“个人补贴转账个人账户”结算总额达21640万元,同比增长80%。打造“阳光采购”,全年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10.99%。严格执行 “三公”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管理办法,全县“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9.02%,厉行勤俭节约蔚然成风。全面完成“营改增”、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任务,让利于企业,促进企业发展。全面盘活存量资金,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稳步推进“三农”金融改革,发放农户建房抵押、扶贫贴息等贷款100800万元,满足多样化的“三农”资金需求。建立政府债务动态防控体系,实时掌握政府债务变化情况,防范并减少政府债务风险。
创新金融助推发展。面对异常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学透用好投融资政策。积极筹措资金91020万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投入县城北片新区建设36995.78万元,沪昆高铁征地及北站建设14740万元,县职教中心建设1500万元,体育活动中心建设2200万元,工业园区建设2535万元,城镇基础设施、地质灾害治理、煤矿关闭补助、能源环保、节能降耗及交通等支出27093.33万元。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5家煤炭企业成功获得32000万元贷款,推动煤炭产业有序转型升级。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发放创业小额贷款7231万元,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和自主创业1331户。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精神,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引领,以财政发展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县委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全力以赴育财源、强征管,优支出、保民生,严监管、提绩效,推改革、增活力,全力保障工资发放、机构运转、民生改善和重点项目建设,坚定不移打好财政发展翻身仗,奋力推动富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