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富源县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2015-10-27 11:43:03   来源:富源县    
    近年来,富源县依照分级治理的原则,采取措施,加大小型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项目实施的力度,极力消除灾害隐患,隐患区群众生产、生活及居住安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针对富源县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灾情复杂的实际情况,一是委托有关专业单位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调查和勘察,调整防治规划,研究制定新的治理方案。依据灾害隐患实际情况,对全县各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确了分类治理措施:即对灾害隐患突出,工程治理条件较好的隐患点,按照轻重缓急顺序排列,分期实施工程治理;对灾害隐患突出,工程治理难度较大,或治理成本较高的隐患点,逐步进行搬迁避让;对灾害隐患一般,已逐步趋于稳定的隐患点,采取动态监测为主的防范措施。二是规范了全县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项目的实施及管理办法。治理、搬迁项目在简化报批、审批程序的同时,强化和细化了施工设计、资金使用及工程质量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监管要求,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质按量完成。搬迁避让项目由农户自行选址建盖房屋,搬迁农户新建的房屋,必须选址合理(避开地质灾害隐患区)、有构造柱、有地圈梁,使用凝结力较好的小砖等,使之具备较强的抗震、抗拉裂功效。新建房屋各项指标验收合格后,每户给予25000元的资金补助。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多方筹措项目建设资金。自201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疲软、下行的影响,以煤炭产业为支柱的富源县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县财政收入呈断崖式下滑。然而,近年来县财政用于支持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及搬迁避让项目的资金,却有增无减。全县通过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各界及企业捐资,动员多方资源和力量,充实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建设项目。通过整合退耕还林、林业建设、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地震民居、扶贫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及资金,集中安排在地质灾害隐患较突出的地区,实施综合防治及搬迁避让工程,解决了地质灾害隐患区不少的实际问题。四是加强沟通协调,对煤炭开采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责任单位对灾害隐患进行治理。前些年,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建立矿村共享资源开发成果机制,走“以工哺农”、“矿村结合”的新路子,引导企业积极投身矿区新农村建设,承担矿山地质灾害治理责任,矿区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疲软,很多矿山企业陷入困境,矿区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一些正在实施中的治理、搬迁项目,因资金链断裂而难以为继,导致矿村矛盾加剧。通过与群众、矿山企业交流和沟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该县采取企业融资、有实力的实体和个人垫资以及群众向银行贷款垫资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筹集资金,组织实施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使矿区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据统计, 2013年初至2015年9月,该县共组织实施小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43个,采取分散搬迁方式搬迁受灾农户165户,受益群众达4600余人。(刘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