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富源县富村镇着力打造新型文明集镇

2015-09-11 15:54:50   来源:富源县   
    富源县富村镇素有“旱码头”之称,富兴公路、富江公路在集镇交汇,是富源南北交通的咽喉,相邻两省三县六镇,是贯通富源上下半县的中心小集镇,纵深长、辐射带动广。近年来,为充分利用集镇区位、交通优势,努力打造“中心文明集镇、宜居宜商集镇、便民富民集镇”,镇党委、政府提出了集镇“美化一湖、提升一街、建设一路、开发一城”的“四个一”建设思路。在推进集镇建设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其中,以“四个一”目标确立三个驱动模式,全力推进市级文明小城镇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品位,着力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新型文明集镇。
    主治环境,美化亮化集镇
    富村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省级生态乡镇”和“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被确定为省级二十一个重点城镇和“市级重点小城镇”建设。美丽的富村湖位于富村集镇以北,占地面积250余亩,属天然湖泊,年蓄水2万余方,水体面积6.8万平方米,是富村集镇的气候调节器,自2005年投资改造以来,镇党委、政府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用于湖周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将富村湖打造为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公园,至今已成为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截至目前,富村镇在城镇区内共安装路灯305盏,垃圾箱205个,种植行道树1138棵;镇域内有6座水库、2个自来水厂、供水主网管道9800米、支网管道39700米,日供水量达3000立方米;建成生活污水处理主网2800米、支网4300米、排水管网7100米、排水沟渠5200米;镇区设有垃圾简易堆放场1个,日处理垃圾量30吨。2014年,投资320.9万元,对集镇富兴路新大街、贸丰路、银丰路、庆丰路原人行道进行全部改造,铺设花岗岩石材小块9161.22㎡、路缘石2070.78m、行道树围边288个、补植行道树100棵,投资450万对城镇供水、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强化对重点部位环境卫生的集中治理,督促商贩、住户落实“门前五包”,严厉打击乱搭乱建及占道经营行为,坚决取缔非法建筑,划定市政标识线,确保道路畅通,无占道停车,无占道经营、无违章搭建、无乱摆摊点,市场内整洁有序,文明诚信经营,无假冒伪劣商品,无缺斤少两现象发生。年初,共组织人员清理垃圾小广告79块,整顿不良非法广告52块。
    主攻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注重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辉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小集镇。一是建设保障住房,建安居集镇。2010年以来,共投资7000万元,建设廉租房534套28819.66平方米,公租房318套17434.46平方米。二是加强文化建设,建乐居集镇。建有篮球场19块、足球场2块,灯光球场1个,羽毛球馆1个,图书室2个,藏书4万册。三是集镇周边实施退耕还林1600亩,生态公益林建设2000亩,对烈士陵园进行全面修缮和绿化,提高集镇绿化率,年内投入50余万元修复富村湖破损堤岸。四是计划投资160余万元,建成总面积1100平方米的农民服务中心。
    主打品牌优势,提升文明形象
    富村素有“旱码头”之称,是富源中部物流集散地,有着“中国魔芋第一镇”之美誉,有着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的优良传统,这三个品牌优势已成为富村的三张名片。全镇上下领导干部凝心聚力、广增外援、借势发力,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整个集镇建设之中,不断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品位,着力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新型集镇。
    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以固定道德讲堂和流动道德讲堂为主阵地,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新农村建设和创建“美丽乡村”为依托,实施清洁、生态、文化、道德、文明“五村建设”,构建点、线、面结合的文明创建新格局;综合利用职工之家、党建室、文化活动室、农民技术学校、现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文化信息共享站点和道德讲堂等场所和平台;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广场文艺、三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传播正能量,用“身边好人”教育引导群众,带动整个道德文化健康发展。投资40余万元,制作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格言警句等内容的公益广告210块3000平方米、大型户外公益广告6块、宣传栏20块、道德文化公益广告共26块、廉政文化公益广告86块、遵德守礼文明提示牌50块。举办宣传文化员培训4次,开展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和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30余次。今年,共创建省级文明村2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小城镇1个、县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
    近年来,富村镇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要求,突出重点,求深求实,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为富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实道德支撑。(邓成斌 洪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