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除危旧房屋,清理沟渠道路,规范村内“三堆”,种植绿化树木……近段时间,马龙区今年重点建设的23个“美丽家园”示范村正如火如荼推进,广大挂钩领导、联系干部、党员群众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心谋划,因村施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
为加快“美丽家园”建设步伐,自从5月8日全县“美丽家园”建设动员会后,23个“美丽家园”建设点的县级、县直和乡镇(街道)包保责任领导纷纷进村入户,摸底子、理思路、作规划、定方案、抓进度,全面开展建设工作。通泉街道杨官田居委会杨外营建设点包保责任单位分别筹集安排1万元工作经费,抽调1名驻村干部,统一集中到社区居委会,实行包片到户工作责任制。昌隆铺中小屯建设点包保责任单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纷纷表示,在圆满完成县下达帮扶投资任务的基础上,再加大帮扶资金的筹集力度,为建设点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高堡建设点细化工作责任,把实施 “六大行动”的工作责任分别明确到各包保责任单位,并排出工作推进时间表,以进度倒逼工期,加快推进建设速度。
什么样的村庄才能“远看着很美,走进去更美,住进去舒适”呢?该县23个“美丽家园”包保责任工作组带着这个问题,及时进村入户,通过召开党员会、户主会、群众代表会等形式,深入宣传市委“建一幢房、种一片树、修一条路、安一根水管、建一个活动场所、装一盏路灯、建一处垃圾堆放点、培育一个增收富民产业、建一个管用的村规民约”的“九个一”的基本要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乡土能手,汇聚民智。怎么建设?建设些什么内容?也都让群众说了算,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主动性。各包保责任工作组在深入调研走访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坚持从群众最急需、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认真编制建设规划和方案,做到“建设思路清晰、建设任务明确、建设重点突出、建设措施具体”。马过河镇黑石头、黄泥塘2个建设点,针对苗族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较差等实际,提出了“2个村合二为一、整体搬迁、集中规划新建”的工作思路,目前已完成征地、选址工作,正着手进行建筑群众的宣传发动和规划编制工作。
群众是美丽家园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是美丽家园的建设主体。该县广大群众在“美丽家园“建设中,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主动拆除自己占道的围墙、厕所、小烤房等建筑物,主动清理规范房前屋后的柴堆、草堆、粪堆等“三堆”问题,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截至目前,该县杨官田、杨外营2个建设村已硬化村内道路120米、栽植绿化树木560棵、开挖树塘312个、清理、规范村内“三堆”47堆、清理排污沟渠180米、拆除破旧厕所9个、清理整治主干道护坡200米;乌龙箐、红军哨2个建设村群众不等不靠,积极开展村内环境整治活动,组织清理规范村内“三堆”和杂草等垃圾,拆除危旧房3户7间,力争达到“一天一个样”的目标;高保村建设点已完成1281米临危围墙和23间闲置房屋的全部拆除任务、清理规范“三堆”35堆;昌隆铺、中小屯2个建设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600余个,开展清理垃圾和“三堆”活动5批次,清扫村庄巷道8条,清运垃圾3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