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五抓”举措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5-08-05 09:05:20 来源:富源县
富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一片两线四园五湖八景”的县城建设构架的思路,作出了县城建设第一个五年行动计划的战略部署,以县城北片区开发为突破口,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富源打造成宜居宜业山水园林生态县城,建成令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抓谋划,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把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实现富源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富源。2014年,富源的经济呈现“断崖式”下跌,表面上是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实质上是全县一、二、三产业结构极度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挖煤卖煤”低端产业难以抵抗市场变化的结果。富源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城镇化水平低,2013年全县城镇化率只有34%,低于曲靖市平均水平42%的8个百分点,低于云南省40.48%的6.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53.73%的近20个百分点。特别是县城处于四面环山的狭窄凹地,发展空间受限、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功能不完善,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弱。2013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仅为10.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9.5万人。为此,县委、县政府把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实现经济止跌回升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动经济增长,提出了“拓空间、优规划、重生态、彰文化、兴产业”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生态县城。
抓规划,明确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曲靖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建设。针对富源城镇化水平低的实际,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2009年县城总规修编的基础上,把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立地保护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合一”,统筹规划、统筹推进,重新明确了2015年到2035年的近期和远期县城总规修编思路和目标。近期: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5万人。远期:到203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其中:县城中心城区4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4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40万人。将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纳入城市规划区,实现乡城融合良性互动发展。将中安、胜境两个街道处于县城规划区外的8个社区共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500人纳入县城规划区,使城郊、山区变城区,农民变市民,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抓计划,制定县城建设“一片两线四园五湖八景”五年行动计划,使规划变成有计划分步骤的实际行动。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目标,制定了“一片两线四园五湖八景”的第一个五年行动计划,将发展规划变成实际的行动计划。“一片”即县城北片区。一期规划区面积6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征地5100余亩,完成投资12.6亿元。投资12.8亿元的北片区12条20公里市政道路全面启动,投资3.6亿元的体育活动中心主体工程进展顺利,投资2.3亿元的职业技术学校正进行场地平整,沪昆高铁站前广场及搬迁安置小区有序实施,投资8310万元的北片区供水工程正在进行招投标,8个房地产项目稳步推进。“两线”即东绕城线和西线迎宾大道(沪昆高速公路回隆出口至县城玉顺街),既解决县城对外交通不畅,又打通县城与多乐物流片区、工业园区通道,推动城镇园区协调同步、整体推进,相互依托、融合发展。东绕城线投资16亿元、全长25.2公里,西线迎宾大道投资11亿元、全长6.8公里。“四园”即旧城山公园、玉贞观公园、东岭森林公园、鸣凤森林公园。投资3610万元的旧城山公园提质改造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玉贞观公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700万元,东岭森林公园、鸣凤森林公园前期工作顺利。“五湖”即玉顺湖、清溪湖、玉贞湖、胜境湖、九龙湖。清溪湖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50万元,投资9600万元的玉顺湖已启动建设,玉贞湖、胜境湖、九龙湖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根据五年行动计划安排,分步实施“四园五湖”建设,启动胜境关旅游开发项目,恢复建设富源历史上存在的人文自然“八大景观”(石龙古寺、东岭晴云、峦岗翠竹、宣威晓月、玉真仙桥、白马留泉、众壑秋潮、清溪仙洞),挖掘文化底蕴、传承历史文脉,确保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带动一、二、三产业取得突破,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抓推进,加强领导,靠前指挥,全力以赴,掀起大建设大开发的热潮,将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其他县级四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建立定期研究、现场办公、挂钩联系、项目包保、目标倒逼、检查督促、跟踪问效、扎实推进的工作机制,想尽千方百计,全力破解征地拆迁、筹资难题,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制定出台县城征地拆迁补偿方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按照“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进行征地拆迁和补偿,改变了过去一个项目一个补偿标准的混乱局面,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二是破解融资难题。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努力创新融资方法,采取BT、BOT、PPP等多种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以时间换空间,以投入换发展。共协议融资14.6亿元,全部用于县城北片区开发。同时,全面盘活城市土地资源,依法依规加大土地收储和开发经营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效益,2014年共收储土地4862亩,出让9宗289.8亩、出让金7354.8万元。目前,覆盖北片区6平方公里的12条市政道路和玉顺湖、清溪湖、职业技术学校全面开工建设,北片区供水工程、沪昆高铁富源北站及安置小区建设正在抓紧前期工作,下半年即可开工建设。“两线”建设已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可研审查,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抓产业,把产业兴城、产城融合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着力招商引资、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一是着力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增强吸引力。目前,工业园区4条全长25公里,投资3.6亿元的园区道路正抓紧建设,今年10月份可竣工通车。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实行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卓达新型建材已经签约,铝合金型材、汽车轮毂、煤矸石热电联产、煤制气、能源化工等一批重大项目正抓紧洽谈,可望近期签约。(袁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