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龙区坚持“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和监测网络,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全力以赴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该县进一步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和监测网络,明确乡(镇、街道)、村(居)、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责任人65人,并签订《监测人员责任书》,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奠定基础。该县层层落实地质灾害群防群测责任制,认真落实地质灾害巡查、汛期24小时值班、灾(险)情速报等制度,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做到迅速报告,果断处置。建立完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装备配置,对制定的简易观测措施、灾前报警措施、紧急避让措施灵活掌握应用,争取早发现、早预防,一旦灾情险情发生能做到心中有数,正确处置。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网络,密切监控灾情险情,县国土资源局与气象局达成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共识,对相关的主要领导和监测人员订制重要天气气象预警信息。加强地质灾害防范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群众和专业人员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体系,健全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视制度,做到一个地质灾害点设一名监测员,从源头上抓好防控工作。
该县密切监控灾情险情,按照“齐抓共管、通力合作、逐级落实、各负其责”的工作思路,从国土资源、水务、安监、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采用裂隙报警器等措施,加大地质灾害巡查力度,重点对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尾矿库、高边坡地段、矿山采空区、施工工地、村庄及地质灾害易发区逐一进行巡查排查,对主干道、通乡公路、通村公路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做好登记,设立警示牌,明确监测人和责任人。县国土资源、水务等部门根据各地质灾害点实际及所排查的隐患,分别制定应急方案,对监测、预警、人员疏散路线、安置场所、应急抢险措施等进行详细规定。该县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投入,陆续对通泉北门乌家山、王家庄扯度、大麦地滑坡开展工作,并积极争取市级资金对大庄中学崩塌隐患点进行治理,马过河镇政府后滑坡防治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有效降低了地质灾害隐患。严格值班,要求县、乡、村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落实好监测人员在岗到位,保障信息畅通,并建立灾情速报制度,一旦发现险情确保及时有效地予以处置。同时,该县充分利用广播、会议、电视、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向群众讲解防灾避险常识。在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示牌,深入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让群众清楚灾害发生时的报警信号、撤离线路、疏散地点、自救互救方法,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12次,发放宣传资料4300余份,广播宣传220余次,书写固定标语240余条,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示牌50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