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莫古镇两万村民务工务农“四季发财“
2015-03-25 09:13:00 来源:陆良县
“把洋芋、玉米种了就出去打工,多方面增加收入。” 陆良县大莫古镇新哨村民小组赵华明高兴地对笔者说。春节过后,掀起了外出务工热潮,但大莫古镇每年都外出务工的农民却不忙外出务工,而忙于庄稼地里的农活。
在大莫古镇,多数村民都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工人,一半时间在自家庄稼地里干农活,一半时间在外打工。农忙务农,农闲务工,春夏秋冬四季增产增收两不误,鼓了腰包,长了见识,学了农技,还转换了脑子,带回了外面的先进技术和思想理念,回乡后找到了致富门路,成为村里的能工巧匠和勤劳致富的带头人,用勤劳的双手做到了“四季发财”。
赵华明介绍,在当地,由于只有种庄稼和收获的时候较忙,因此每年春节后就忙着把庄稼种下地,然后妻子在家管理,自己外出打工,到七八月份又回来帮忙收庄稼,收完庄稼又出去打工,一年下来,粮食不减,还有两三万的务工收入。像赵华明这样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四季发财”的村民在大莫古镇有两万多人,他们活跃于城市和农村。
部分老百姓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较落后,存在着安于现状的思想。为让这部分村民增长见识,学到相关技能技术,成为“能工巧匠”,大莫古镇组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让农民学实用技术,提高农民高综合素质。让老百姓掌握核桃的嫁接要领、科学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或电焊、维修电路、砌筑、搭架等操作技巧。“培训增强了我们外出务工的信心,出去后又增长了见识,不论是生活观念,还是技能技巧,包括粮食的种植方法和技巧,都学到了不少。”目前,广大村民通过到外面务工,把所见所闻带回农村,核桃嫁接、粮食种植的观念上都得到较大改变。赵华明介绍,以前种核桃树都是种在土质不好的地点,生长缓慢,又不挂果,现在种在土质好的地里了,长得快挂果多。
“现在好些农村的人好有钱哦,家里砖房又大又漂亮,还开着车回家过年。”勤劳的村民依靠党的扶贫、整村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村安居建房项目等富民惠民强民政策,运用文化科技知识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丽家园。务农务工兼顾,增产增收不误,“四季发财”的生活让人赞不绝口。 (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