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宣威市“三个坚持”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城市

2015-03-23 10:03:18   来源:宣威市人民政府办 宁德建   
        近年来,宣威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承载力明显提升,但城市建设层次低、品质差、功能不完善,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服务水平滞后,严重制约城市品质的提升。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切实改善城市宜居环境,宣威市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为着力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从2015年起,通过落实各项建设规划,到2017年,中心城区面积新增5.5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新增6万人、城区绿化面积新增60公顷、打通 8条断头路、完成城区主次干道道路改造,努力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生态环保、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  
       ——坚持高起点规划,发挥规划的统领作用。力争到2017年,实现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切实发挥好、维护好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引领作用和控制作用。
       一是抓紧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抓好片区规划、专项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加强城市空间形态、特色风貌塑造、环境功能区划调整等重点课题研究,科学确立城市的主色调、主风格,强化城市形象设计。精心编制城市重要地段、重点片区及旧城区、城中村改造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科学布局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项目,加大给排水、污水处理、道路交通、城市电网、地下管线、公共交通、历史文物保护、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力度,不断完善规划体系。
       二是优化城乡规划布局。按照“一主四片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加快完善主城区与重点镇、一般乡(镇)的规划体系,优化空间布局,突出聚集要素,努力实现区域规划的一体化,着力培育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综合型、工业型、旅游型、矿产型、农矿型、农贸型城镇,推动城乡特色发展、互动发展。中心城区要重点做好城市“五化”工程、城市棚户区改造、城市综合体建设的规划。
       三是加强规划审批监督管理。所有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总规,凡未编制详规的区块,原则上不得审批建设项目。严格控制容积率、绿地率、公共空间、用地性质等关键指标调整。健全完善规划执法检查制度,实行规划全过程监管。要扩大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程度和知晓率,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坚持高标准建设,提高服务的综合功能。集中精力和财力,尽快推动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
       一是加快城市交通路网建设。加强城市路网建设,确保2015年建成西一环,打通城双路、戚井路断头路,力争2016年启动双龙路建设,增加城区南北纵向通道,解决城市南北交通主动脉梗阻问题。力争2016年启动5条西一环和振兴街之间的连接线建设,织密东西横向通道,解决城市交通微循环不畅的问题。完善交通管理设施,统一规范设置振兴街、建设街、向阳街、文化路、龙堡路、榕峰路、一环路等城市主干道交通标志标识标线及指示标牌,2015年完成一环路与向阳东街、龙堡路与锦西路、西宁路与建设路等重要交岔路口的交通信号灯设置工作。抓好车辆停靠站点建设,按照“主干道禁止、次干道控制、背街小巷规范”的原则,合理划定停车泊位。开放部分单位内部停车场,加大新建居民区和商业区公共停车场配套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营业性停车场,逐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优化公交线路网络。
       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开发、实用管用”的原则,抓好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设施、体育场所、休闲娱乐、公厕、便民综合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促进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布局教育资源。采取措施推动城区教育教学平衡分布,加快解决城区中小学入学难问题。合理布局卫生资源。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搬迁工程、中医院特色专科大楼建设,科学布局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宛水、丰华、西宁、双龙四街道各新建一个标准公厕的任务。加强对城市综合体、棚户区改造项目和新建住宅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形成与产业、人居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三是抓好综合管网配套工程建设。强化地下管网建设,尽快制定完善城市地下空间用地、建设、确权登记、开发利用等配套制度,统筹利用地下空间,合理布设各类地下管网。组织编制中心城区供水、防洪、污水、人防、综合管线等专项规划,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主干道地下综合管线工程。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将给水、通讯、电力、燃气等四种管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新建城市道路、城市新区和工业园区要按照“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标准完善地下管网。加强各类地下管线管理,规范管道开挖审批程序,杜绝反复开挖、随意开挖。强化防洪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河湖水系保护和管理,强化东河、西河、月牙湖、花椒水库、包湾水库、钱屯水库等城市水体保护,坚决制止非法侵占河湖水系的行为,维护其生态涵养和防洪功能。完善城市防洪设施,健全预报预警、指挥调度、应急抢险等措施,逐步建成完善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强化供水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辟城市后备应急水源,切实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逐步关闭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确保城市地下水良性循环。强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区排水管网建设步伐,逐步实施雨污分流。力争2015年完成25公里二期污水管网建设,2017年主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确保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正常运行,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
       四是扎实推进五化工程建设。推进绿化工程建设,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以公园、广场、绿地、湿地、河流、水库为主体,以道路、河道绿化为骨架,以街头、庭院绿化为补充,大力实施“规划建绿、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形成点、线、面、环有机联系、协调统一的城市绿化体系。加快东河、西河、三山公园(锦苑山、玉泉山、庙山公园)、振兴街、美奂公园四条公园绿地廊道建设,提高振兴街、建设街、龙堡路、向阳街、榕峰路、西宁路等主要街道的绿化园艺水平,选择标志建筑物进行“屋顶绿化”、“整栋绿化”,打造城市绿色标志,深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巩固提升已授牌园林单位的绿化品质,继续开展园林单位评选工作。推进亮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各主要建筑物、道路、公园、广场、绿地、桥梁、河道、户外广告牌的照明设施,加大背街小巷的路灯改造安装力度,扩大城区亮化覆盖范围。推进美化工程建设,重视和优化城市轮廓线和天际线,抓好城区主要街道、大型公共建筑、城市综合体等地标性建筑的夜景美化,形成独具特色、风格各异、和谐优美的夜色景观。推进净化工程建设,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不断推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将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列入新建小区公共配套内容。推行垃圾集中封闭储运,加大建筑垃圾和医疗废弃物的运输、处置管理力度,减少二次污染。
       五是稳妥推进棚户区改造。以国家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契机,以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主要支撑,采取“规划总体控制、大项目成片推动、小项目点状辐射”的方式,积极稳妥推动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采取“打开围墙、畅通道路、共用通道、以旧换新”的方式,城区各街道争取每年改造一个点或一条街,达到“点状融合逐步成片、项目辐射逐步成块、旧城旧村逐步变新城”的目标。
       六是推动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挖掘住房消费潜力,为农民工、农村居民进城购房、外地人在宣购房提供条件,最大限度消化符合条件的商品房和安居房存量。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保障,确保落地项目和续建项目按期完成,积极帮助房地产企业处理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努力控制和减少“半拉子工程”,积极防范和化解房地产“烂尾楼”。积极引导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从低层次的住宅地产开发转向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工业地产、仓储地产、旅游地产多元发展,形成“大盘房地产带动、住宅和商业联动、工业商业服务业相互嵌入”的良性发展模式。
       ——坚持高效能管理,构建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理顺“责权利”关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适应城市管理新常态,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按照“建设与管理并重、处罚与教育结合、治标与治本并举”的原则,推行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健全完善定期通报、媒体曝光、责任倒查等制度,全面定人、定岗、定责,真正实现城市管理实时、动态、高效、常态化。加快素质提升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以“弘扬城市文明、培养文明市民”为主题的创建活动,把“创文明城”与“育文明人”相结合,不断增强市民的环卫意识、文明意识、城市意识、参与意识,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是综合整治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按照“垃圾收集袋装化、垃圾运输密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的要求,生活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建筑垃圾要做到统管统运,乱扔乱倒垃圾的违章行为要严厉查处。加强占道经营行为整治,针对沿街商业店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搭乱挂、乱涂乱贴等行为,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坚持疏堵结合,加强对流动摊贩、马路市场和夜宵摊点的经营管理,坚决治理占道行为,确保街路畅通、有序、安全。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加强交通调度和指挥,提高交通疏导水平。加强路面巡查,严肃查处机动车违法交通行为,加大对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纠正和处罚力度。加强出租车、公交车管理,规范出租车和公交车司机文明服务。严厉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规范客运市场秩序。加强户外广告治理。严格审批程序,规范设置户外广告,彻底根治“乱贴、乱画、乱挂”等不文明行为,改善城市视觉空间。加强文明施工管理。城区施工工地要严格落实封闭式围挡和绿化美化,搞好各类工程机械车辆的上路清洗,确保不污染环境、无噪音扰民。
       三是严格违章建设管理。建立健全违法建设联合防控体系,始终保持违法违章建筑的高压态势,持续加大对“非法建设、非法占地、非法交易土地”的整治力度,完善预防和处理非法占地、违法建设工作机制,坚持防违、控违、拆违并举,以综合预防为立足点,以依法强制拆除为保障,强力推进拆违控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