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宣威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2015-03-03 08:50:01   来源:宣威市人民政府办    
  近年来,宣威市以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为契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路径,以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强市为目标,坚定不移的走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2014年,全市实现农业产值88.8亿元,实现粮食总产8亿公斤,粮食总产、增量均居全省第一,第8次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收购烟叶65.7万担,实现产值9.4亿元;出栏肥猪386万头,实现畜牧业产值53.4亿元。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基础。全市投资2.19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地7万亩,建成高稳产农田80.55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6.8%。巩固提升13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100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70万亩经作基地、30万亩优质烟基地。大力实施“兴水强市”战略,全力以赴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人饮安全、山区“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2座中型、5件小(一)型、14件小(二)型水库,新增蓄水6186万立方米,建设喷滴灌工程3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全市农作物有效灌溉面积达56万亩,农业灌溉水利化程度达43%。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出台废旧地膜回收补助政策,抓好残膜回收利用,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良种工程,挖掘高原特色农业增产潜力。宣威市始终把新品种研发推广作为粮食增产的核心措施,大力实施良种工程。2012年以来,宣威市依托云南知名品牌“宣黄单”系列、“宣薯”系列品牌资源,采取“政府搭台、项目扶持、企业运作”的模式,投资1.34亿元建成占地1500亩、年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3000万粒和玉米良种1000万公斤的西南最大现代种业园。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宣黄单”系列品种17个、“宣薯”系列品种7个。建立新品种展示园,承担部省级新品种展示和新品种区试,参展企业和单位及科研院所达31家,展示玉米审定品种151个,待审定品种114个。在2014年全省新品种展示评选活动中,“宣黄单8号”、“宣宏2号”分别荣获云南省新品种评比冠、亚军。“宣黄单”系列品种畅销西南地区68个县(市),年营销量400余万公斤;“宣薯”系列马铃薯销往东南亚和国内23个省(市),年营销量30万吨以上,实现了覆盖宣威、辐射曲靖、带动周边的发展目标。投资3200余万元,加大宣威火腿原料猪种研发力度,保障宣威火腿品质。目前,以乌金猪血统为主的宣威火腿原料猪种“宣和猪”选育已完成杂交重组,横交固定,进入六世代选种选配阶段,年内通过国家猪种委员会审定,结束宣威火腿无定性猪种的历史。

       强化科技支撑,保障高原特色农业持续增产增收。宣威市以云南省首家农业农村部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和玉米增产绿色模式攻关示范县为契机,举办50万亩玉米、马铃薯样板,最大限度挖掘技术增产潜力,促进全市农业生产增产增收。一是大力推广应用集成技术。玉米种植推广“最佳节令+优良品种+地膜覆盖+间套种+集雨栽培+绿肥种植”为一体的集成技术,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马铃薯主推大薯繁种、深种深盖的高垄双行和大垄单行及烟薯套种、小春薯膜下滴灌等高产创建技术,推进3季串换,实现马铃薯从1年1熟变成1年3熟,延长上市时间,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大力推广抗旱集雨栽培技术。抗旱种植推广“W型”和“U型”抗旱集雨栽培技术,收到了“蓄住天上雨、保住地下墒、方便人工浇”的良好效果,确保农作物在最佳节令种植。三是大力推广实用科技。发挥黑膜覆盖地温高、杂草少、保水保肥效果好的优势,推广黑膜覆盖,让玉米穿上防蒸保湿衣,消除高寒冷凉气候的不利影响,促进玉米快速生长;推广玉米套马铃薯、玉米套豆、间作绿肥,提高复种指数,丰富畜牧饲料,促进养殖业发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经省农业厅和省农调队测产,宣威市2014年玉米模式攻关万亩片平均单产达806公斤,最高亩产达1096公斤,创滇东北地区玉米最高亩产。

       发展特色产业,引领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宣威市立足资源禀赋,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有序流转土地15万亩,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现代种业园、龙津生态庄园被省、曲靖市列为庄园经济发展的示范园。热水陡沟蔬菜庄园、靖外特色经作庄园、中国宣威火腿第一村等庄园经济建设有序推进。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撬动民间资金10亿元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园。现已建成中药材、果蔬、花卉等50个特色产业园区,带动全市70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特色产业产值26亿元。烟草是宣威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宣威烟叶具有“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清甜香润”的特质,是熊猫、中华、云烟、芙蓉王、钻石等知名卷烟品牌的原料基地。近年来,宣威市烟草产业围绕“稳规模、控制量、增效益”目标,坚持绿色、生态、安全、优质发展方向,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投入10亿多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广标准化烟叶生产措施,全面提升现代烟草产业发展水平,现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烟叶生产县(市)。2006年以来,依托480万亩林地资源,投资1.2亿元建设百万亩核桃基地,把核桃产业打造成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2014年,核桃产量达4500吨,产值突破1亿元。

       发挥品牌效应,打造高原特色品牌农业。宣威独有的乌金猪种、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传统的加工工艺、科学的饲养方式,造就了三签清香、肉色嫣红、香气浓郁的宣威火腿。宣威火腿现已荣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名牌农产品6块金字招牌,品牌价值高达11.52亿元。2013年以来,宣威市以开展“全国宣威火腿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加强火腿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建立产学研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研究制定宣威火腿行业标准,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力度,强化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火腿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食品工业园区,培育壮大火腿产业龙头企业,打造“生态、健康、安全”产业链,推进宣威火腿产业集群化、品牌化、高效化发展。全市现有宣威火腿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00余户,获QS认证的火腿加工企业23家,开发精腿、金钱腿、火腿罐头、火腿酱等50余个产品,2014年产值达18.34亿元。在宣威火腿品牌的带动下,全市现已建成万头猪场14个、千头猪场332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6638个,规模养殖达36%,400万头生猪基地进一步得到巩固。

       壮大龙头企业,助推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宣威市围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重点推进火腿、玉米、马铃薯、果蔬、饲料、中药饮片、酿酒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采取项目扶持、外引内联、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培育壮大集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瞄准国内国际市场,加大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30万头生猪养殖、30万吨饲料加工的华西希望有限公司、年产10万头仔猪的神农集团、年产马铃薯精淀粉5万吨的云淀淀粉有限公司、年产薯条(薯片)1万吨的天使土豆和延东薯片有限公司、年产精品蔬菜1万吨的高原龙华蔬菜等44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7个、种养大户846户,积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打造“宣威火腿”、“宣威土豆”、“宣黄单玉米”等9个部省知名品牌。2014年,实现农业产业化组织销售收入33.08亿元,人均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2253元。(唐乔良  张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