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富源:实施“五项工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015-01-16 16:03:45   来源:富源县   
  近年来,富源县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整合各类资源,着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项工程”,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全县广大农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生动局面。

  实施村寨宜居工程,强基础、优环境。一抓“四新工程”建设。2010年以来,我们紧扣“村民富、村庄美、环境好、村和谐”目标,以新村庄、新社区、新矿区、新山村“四新工程”和“整乡推进”为平台,以“美丽乡村”为目标,统一规划、分批推进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已投资10亿元,完成第一批、第二批172个项目村建设,第三批143个项目村正扎实推进,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综合文化站1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59个、农村文体小广场105个,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39个,建成灯光篮球场10块、普通篮球场150块、乒乓球场68块,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日趋完善,为农村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

  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提素质、振精神。一抓思想政治教育。以领导干部到挂钩联系点上党课、县乡两级宣讲团成员巡回宣讲、村两委负责人入户宣讲为主要形式,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惠农政策为重点,适时开展学习教育,激发农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2014年共组织宣讲活动110场次。二抓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出台并认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方案》,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在公路沿线、乡村的醒目位置,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公益广告宣传,通过开展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三抓道德实践活动。广泛组织开展了道德实践、道德讲堂、新农村故事会、善行义举榜等活动,古敢乡开展了“最美媳妇”道德讲堂活动,中安、胜境街道建立了善行义举榜,竹园镇乐乌村开展了好人评选活动,糯木新村开展了“五好家庭”、“好儿媳”评选活动,营上镇开讲“新农村故事会”,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农村群众向真、向善、向美的热情,有力促进了农村和谐。

  实施村风民俗培育工程,革陋习、树新风。一抓“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各村建立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同时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为平台,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革除陈规陋习。二抓环境卫生保洁。政府推动,引导村民自我管理,建立管护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农村干净、整洁、有序。三抓志愿服务活动。以村组干部、科技工作者、中小学教师为骨干,结合各自特点,组建了197支志愿服务队,就近就便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实施群众活动普及工程,育人才、强文化。一抓农村文化人才培养。制定了《农村文化人才、体育人才队伍培养培训办法》,采取请进来辅导、送出去培训的方式,组织“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培训”,启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培育乡村文体骨干。二抓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组织1次“农民文艺汇演”和“农民运动会”;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农民开展节日文体活动;以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举办火把节、“三月三”对歌节等活动,弘扬民俗文化;另外,广场舞在全县各地得到了大力推广,广场舞在很多乡村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实施创先争优示范工程,树形象、创品牌。一抓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示范带动、现场培训、严格检查验收等措施,有力提升精神文明创建质量。3年来,全县共创建文明单位102个、文明村37个、文明小城镇5个、文明社区6个。二抓信用创建活动。目前,已创建市级“文明信用乡镇”3个、“文明信用村”108个、“文明信用户”3.7万户,每年由农村信用社安排9000万元贷款资金投向“文明信用”创建村,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三抓“富源好人”评选活动。2012年以来,共评选表彰了袁家祥等20位“富源好人”。“富源好人”传递着真善美,他们的精神走出了富源,其中14人被评为曲靖市月度身边好人,李召荣被评为2013年度曲靖好人,袁家祥被评为2014年度曲靖好人,敖艳梅、敖建荣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计永波荣登中国好人榜。“富源好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已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长效机制,为全县打造宜居、和谐、美丽乡村营造了良好氛围。(杨宏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