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罗平生态建设十年磨一剑

2015-11-20 16:09:48   来源:    
        多年来,罗平县紧紧围绕生态恢复建设这一中心,发动全县干部群众,着力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不断修复生态系统,为后人"乘凉"而植树造林。全县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达45%,林业产值达8亿元。
        天然林保护工程为森林覆盖率贡献8.6个百分点。罗平县于1999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涉及全县13个乡(镇、街道)和1个重点森工企业、1个地方森工企业、1个国有林场。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全县212.57万亩林地得到有效管护,实现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截至2013年底,中央、省、市共投入资金7028.29万元,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48.55万亩、中幼林抚育11万亩,分流安置森工企业富余职工147人,兑现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124.75万亩,天保工程为森林覆盖率贡献8.6个百分点。
        项目的实施,使现有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对有效遏制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公益林建设中,通过针阔混交、乔灌结合的营林措施,林分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种结构和树种组成更趋于合理化,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人民生产生活、国土保安、村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为农业高产稳产创造了有利的自然生态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累计退耕还林8.7万亩。罗平县从2002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共完成退耕计划任务8.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7万亩,工程布局于13个乡(镇、街道)1个国有林场,涉及83个村委会、9205户322112人。8.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全部落实管护责任,合格率100%。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工程区生态修复、民生改善明显。
        造林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以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为契机,加快罗平造林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工程的实施,使该县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有利于发展绿色产业,为绿色食品、绿色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资源,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对退耕还林生态、经济效益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退耕还林的投入和管理力度,保证退耕还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固碳释氧方面产生巨大效益;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加快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后续产业发展持续给力,巩固发展成效明显。按照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的要求,该县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户均从退耕还林国家补助中直接收益8700多元。共营造杉木29000余亩、直杆桉2100余亩、川滇桤木(旱冬瓜)4700亩、竹类1000亩、梨400余亩、板栗2800亩、核桃38700余亩、油茶800余亩、杨梅175亩,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为农民致富提供有力的支持。为达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林业主管部门在后期管理上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增强退耕农户对退耕还林地的管理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尽早形成产业。
        民生资金足额兑现,工程区群众生活改善明显。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该县共退耕还林3万亩,全部通过国家阶段验收。2008-2013年,共兑现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1249.65万元,其中生活费1049.706万元、管护费199.944万元。补助资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兑现率100%。
        当前,罗平县正紧锣密鼓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
        石山变青山。罗平县地处乌蒙山系南段,滇东高原与黔西高原过渡斜坡上。岩石裸露地达80多万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6%,土层较薄,石漠化面积较大且在全省位列第二。石漠化导致岩溶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丧失,旱涝灾害频发,已成为罗平县生态环境中的突出问题。该县林业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深入石漠化山区实地调查,选择距县城40多公里的板羊公路边含石砾在70%左右的荒山作为攻关示范基地。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石头山间人工挖塘填上泥土,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段采用爆破整地,每塘用半筒炸药进行爆破,挖成树塘后又填上泥土种上袋苗圆柏、旱冬瓜、圣诞树等针叶和阔叶树种进行小块状混交,并由有经验的技术员进行监督指导造林,确保造林成活率。现该县已在石漠化荒山植树造林2万亩,示范地造林的成功,给罗平县治理石漠化荒山及难利用地造林绿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见证了石漠化荒山造林从摸索到成功全过程的钟山乡鸡场村委会书记王玉辉激动地说:"过去这些山上都是光秃秃的,没有草,石头经常性会往山下滚,老百姓在下面种庄稼不安全,大家就没有种。近两年,通过石漠化治理,把我们一些生产效率比较低的,达到一定坡度的地方退耕还林后,并把这些荒山进行了绿化造林治理,现在山绿了,水土流失没有了,我们老百姓的庄稼真正得到了增产和增收。"
        据悉,自2011年罗平县被列入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来,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保护和建设项目人工造林1333公顷,封山育林5740.5公顷,加强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相继在石漠化地区修建中小型水库、灌溉百亩以上坝塘、小水窖,以及一批灌溉渠系,解决了大量农村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同时开展一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强以改土治水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资源保护得到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林业生态效益价值达81亿元。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罗平县林业局主持评估的《罗平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报告2013》出炉,报告以罗平县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汇总成果为基础,按照科学的评估理论和方法,依据评估规范,评估结果显示,罗平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每年81.75亿元,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每公顷6.88万元, 人均绿色GDP达1.17万元。
        由于罗平县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该县从南到北广泛分布着南亚热带阔叶林针叶林、北亚热带湿性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北亚热带半湿性落叶真阔叶林、暖温带山地灌丛等多个林种资源。当前,罗平县林地面积达141462.1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6.87%,活立木蓄积量4368110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4.5%。价值评估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个方面,对罗平县林地、灌木林、疏林、散生林、四旁树的环境调节功能、支持功能、文化功能、提供产品进行评估。
        经选取4类功能9个类别16项指标进行评估,《罗平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报告2013》评估结论显示,罗平县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高于全市低于全省水平,森林资源保护亟待进一步加强。森林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全县森林每年涵养水源量3.43亿立方米,相当于34个中型水库,每年可减少水库和电站维修费用1.83亿元,保水、保土、保肥综合价值达56.25亿元,;全县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42.01万吨,固碳11.46万吨,释放氧气30.67万吨,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计1.72万吨,净化大气环境价值达5.83亿元;生态文化价值达0.6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11.94亿元、林业产值2.25亿元。
        罗平县重要的生态区位、特殊的岩溶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决定了全县森林以发挥水源涵养、保土育肥、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等生态服务功能和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为主。该县推动的美丽乡村、森林罗平建设,以实现绿色GDP不断增长,促进全县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