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陆良县严格标准生产“绿色烟叶”

2014-12-10 09:40:00   来源:   
  陆良县围绕“绿色、生态、无公害”烟叶生产的要求,依托优质适宜的生态环境资源,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从绿色烟叶生产的基础标准、种子品种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收购加工标准、服务标准五个方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陆良绿色烟叶生产收购综合标准》,全力推进绿色烟叶生产。

  该县严格遵循GAP生产理念,在绿色烟叶生产种植区域的规划布局上,着重突出“生态选择、土壤保育、环境维护”三个重点,全县8个栽烟乡镇按照烟草适生类型划分为7个基地单元,并按照绿色烟叶生产的适宜性优化原则,规划出了大量的好田好地栽烟。同时,对7个基地单元的空气、植烟土壤和灌溉用水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测,对监测出异常情况的烟区,及时调整规划布局和方案,确保绿色烟叶生产过程中无污染田地栽烟、无污水灌溉和污水污染,确保绿色烟叶生产基地环境的标准化。

  该县抓好植烟土壤环境保护,制订了绿色烟叶生产的选地标准和轮作种植制度,按照“烤烟→绿肥、冬闲→玉米、水稻→绿肥、冬闲→烤烟”两年三熟的轮作制度,加大绿肥种植、农家肥堆捂和秸秆还田的力度,每年的绿肥种植和冬闲田地面积均达到5万余亩,大力推广有机肥和农家肥施用力度,不断改良植烟土壤结构,减少了化学肥料的用量,培肥了地力,有效防治土壤酸化和板结现象的发生,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为绿色烟叶的生产提高了持续保障。

  该县坚持烤烟生产标准操作规程,从商品化育苗、土壤改良、机械深耕、平衡合理施肥、膜下小苗移栽大、中耕了、科学烘烤、烤后烟叶回潮、分级、交售、调拨等各环节,严格制定了标准的操作规程。在平衡合理施肥方面,该县结合土壤化验结果、气候特点和栽种品种,遵循“养分平衡”原则,分区划片制定施肥方案,基本做到了一片一案,一户一单,保证了精准施肥的有效控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合理规范使用农药,建立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物理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绿色烟叶生产综防体系。全县以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生物防治技术覆盖面达到了100%;病虫害防治所需化学农药采取分公司统一购进和烟农到指定药店购买两种方式,并在技术人员的监督下实施,有效加大了烟用农药的使用监管力度,确保了用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该县认真落实清洁生产规范,抓好清洁生产工作,做到“五个严禁”。即:严禁种植转基因品种、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重金属超标肥料、严禁烟用地膜二次污染、严禁烟株残体污染烟地。多年来,该县的烟种一直由专人管理和播种,并全面实施商品化育苗,对不按规定购买和使用商品化烟苗和烤烟专业肥料的烟农,不予签订合同;对优化后的不适用烟叶和病株残体,在技术人员的监督下集中销毁处置堆捂肥料,防治烟田环境的污染;对烟田农药包装由技术人员监督并及时回收,交予烟站集中统一销毁;对烟田的残膜,发动烟农及时清理并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减少烟田二次污染。

  该县抓好非烟物质控制工作,重点把好烟叶生产、收购、入库、调拨“四关”,制订了非烟物质控制工作流程和控制标准,建立起了非烟物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烟叶生产的安全性。在采收、烘烤、分级环节,该县重点控制和清理好田间杂草、塑料制品等非烟物质,严禁使用塑料制品或麻绳扎把;在收购、入库、调拨等环节,该县重点做好场地卫生、霉变污染、设备清理等全过程非烟物质控制。

  该县严格按片区追踪烟叶质量,不断健全基地单元烟叶生产数据库,利用条形码管理收集储存烟叶种植、收购、加工、调拨过程中的标识信息,确保对烟叶生产各环节操作记录的可查询,以烤烟科技员所管辖的业务片区为最小单位标识烟叶身份,实现烟叶生产过程的全程控制和追溯。同时,还通过各生产片区代表性烟样的烟叶内在质量检测分析,核查跟踪绿色烟叶生产的水平和差距。通过烟叶生产过程和内在质量的查询追踪,保证烟叶质量追踪的时效性,为稳定绿色烟叶质量的动态生产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