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明显
2014-11-14 10:54:56 来源:会泽县
会泽县耕地面积有195.14万亩,2000年-2005年6年间,共完成坡耕地还林8.5万亩(其中25度以上退耕地面积4.2万亩),荒山还林(草)23.8万亩,涉及23个乡(镇、街道)32003户林农。8.5万亩退耕地还林已全部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现25度以上未实施退耕还林耕地面积为9.15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明显,经济效益:国家和省投资为25018.8524万元,退耕农户户均将得到补助8700多元;增加一定的森林蓄积量,可产生间接经济效益7920万元;项目建成后储备价值达31500万元。生态效益:一是23.3万亩退耕还林地有森林的庇护,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将增加6个百分点;二是将充分发挥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生态功能。社会效益: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农民耕作方式由传统的广种薄收、粗放经营转变为精耕细作的集约经营,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增加,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主要做法是:一是抓领导,确保组织到位。会泽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机构改革后又作了调整和充实。制定下发了《会泽县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管理办法》。每年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布置,并签订责任状。主要领导常常深入实地作指导,分管领导具体安排、协调和督促。林业部门和各乡(镇)措施到位、技术指导到位。造林阶段,技术人员到山头地块现场指导,不合格的苗木不上山,造林质量不合格的坚决返工,在确保满栽满插的基础上,提高造林质量。二是抓宣传,确保思想认识到位。会泽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会、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放《退耕还林条例》500余份,召开党员干部会和群众会400多次,用算经济账对比的方法,使实施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及相关政策在项目区家喻户晓,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抓技术,确保项目质量到位。注重土地丈量精准。对退耕地进行逐块丈量、逐户造册登记,为检查验收后向农户兑现国家的补助政策提供准确依据。注重种苗质量管理。根据建设任务准备苗木,育苗技术难度较大的树种,集中育苗。造林前做好预整地及技术培训工作等。注重节令掌控。突出一个“早”字,落实退耕还林计划,安排作业设计和育苗及预整地工作;每年的3月1日开始设计并丈量土地,4月10日完成设计;5月底全面完成预整地工作; 6月中旬开始移栽造林。注重政策兑现。通过检查验收后,足额按照补助标准,及时足额兑现到退耕农户。注重建章立制。制发《会泽县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管理办法》,签订管护合同,切实加强对新造林地的管护;资金管理上做到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