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2014-10-30 08:43:00 来源:
本报讯 (特约记者 郭鹏程) 陆良县始终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扎实的工作措施,克服“闯关”思想,瞄准“四风”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践行“三严三实”,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全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该县把解决“四风”问题贯穿始终,从文山会海、吃拿卡要、办事拖拉等习以为常的问题抓起;从公车私用、公款送礼、大操大办等见怪不怪的问题改起。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在形式主义方面,学用脱节、文山会海、评比表彰泛滥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全县会议数量较上年同期153次减少20.3%,发文数量较上年同期672件减少15.3%,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同比减少27.2%。在官僚主义方面,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吃拿卡要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共查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案件17件,涉及违规收费共计41.95万元。在享乐主义方面,精神颓废、不思进取、计较待遇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查处“四难”、“庸懒散拖”人员96人,清理清退吃“空饷”人员9人;开展了21次公车清理的,对未按规定定点停放、标识张贴不规范的17辆公车、13个单位进行了通报,查处1起公车私用案件,2起公款旅游案例。在奢靡之风方面,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游丧闹丧、大吃大喝、超标接待等问题明显收敛。全县各单位部门压缩“三公”经费1373.2万元,压缩比例33%,停建楼堂馆所项目5个;在县城持续开展了游丧闹丧专项整治,基本革除了陈规陋习。
坚持立破并举、建章立制,推动了作风建设常态化。重点清理了全县近十年来出台的涉及“四风”方面的有关制度规定,梳理出需要“废、改、立”的制度规定76项。在服务企业方面,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工业企业责任制》,对全县规模以上暨重点工业企业开展帮扶工作;在干部的管理使用方面,研究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四类干部选拔培养、日常考察、干部谈心谈话、年度考核、《陆良县领导干部管理办法》等七项制度;在廉政建设和作风整顿方面,研究制定了《陆良县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关于严禁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暂行规定》、《陆良县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及责任追究办法》、《陆良县关于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陆良县“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细则》、《规范评比表彰活动办法》等制度,以制度机制固化作风转变成果。
坚持夯实基层组织,着力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紧紧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八有”创建目标,以县为面、乡(镇)为轴、村组为点,形成组织联建、服务联办、制度联创的“三联”服务机制。健全完善县、乡、村、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建设,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服务模式。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对排查出的15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行领导直接挂钩帮扶和整改转化销号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人的“双带”作用,在10个村(社区)、2个村(居)民小组深入开展强基惠农“合作股份”试点工作,将1600万元“红色信贷”资金向致富能人和“合作股份”试点村倾斜,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全面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五民”服务阵地建设,着力破解农村党组织民意收集不广泛、民情分析不透彻、矛盾调处不及时、公益活动不经常、便民利民不到位等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