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大的18个学院与马龙区10个乡(镇、街道)全面对接覆盖,300余名专家走村串寨开展科技服务1300余次,帮助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400余份、新农村建设规划200余份,建立了农业信息化系统……自去年9月29日,云南农业大学与马龙区签订“3+3”校县联合行动协议书以来,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在高原特色农业规划、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农业人才培养、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3+3”合作,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开展合作一年来,农大的18个学院就与乡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村委会的干部都反映,他们有什么技术上的困难就找农大,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就直接用电话联系挂钩的专家,很方便,农大的帮扶对马龙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位挂钩乡镇的县领导在日前召开的云南农大与马龙区“3+3”合作推进座谈会上如是说。近年来,随着建设滇中产业新区、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等重大政策的实施,马龙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该县不等不靠,精心部署,科学调度,主动对接,坚持把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作为头等大事,积极与云南农大进行沟通协调,通过“3+3”合作模式,吸引云南农大18个学院的优秀大学生走进种养基地、产业园区、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科技实践,为基层干部群众与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沟通的桥梁,给特色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解决了科技推广、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难题。
云南农大18个学院的300余名教授和学生通过科技下乡、结帮扶对子、座谈交流等形式,积极走进结对乡镇,与村组干部一道研究乡情村情,指导村社立足自身区位、气候、交通特点,修订完善产业发展规划200余份,走进农户的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林果基地、肉牛养殖小区、黑山羊养殖小区等开展科技服务1300余次,面对面讲解惠农政策、种养技术2000余次,解答种养大户的疑难问题1000余个,帮助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400余份。
在一年的“3+3”合作中,云南农大把自身的多学科综合优势与马龙区的山地牧业、特色经作、高效林业、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充分对接,云南农业大学选派优秀的研发团队深入双友牧业雪花肉牛养殖基地、龙腾循环农业庄园、红石农业庄园等产业基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服务,引导双友牧业、龙腾科技、红石农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和庄园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把马龙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收优势。一年来,云南农大先后选派200余名专家走进双友牧业雪花肉牛养殖基地、龙腾循环农业庄园、红石农业庄园等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服务800余次,宣传推广关键技术20余项。同时,云南农大以马龙区新农村建设为基本素材,积极帮助各村社进一步修订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200余份。依托云南农村干部学院,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基层管理人才、农业技术人才、新型技术农民。与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对接,建设马龙区农业数字化资源平台。建立党组织互帮互助新机制,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口帮扶和交流学习,促进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发展农业、建设农村、致富农民紧密结合。柳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