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所镇教育活动边查边改惠民生
2014-04-30 09:48:48 来源:富源县
后所镇党委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突出问题导向,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强化学习明宗旨。围绕各级规定的必学内容,灵活学习方式,组织全镇党员干部深学精学细学,努力增强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和服务理念。一是以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利用党员会、干部职工会,采取各级领导班子带头学、主要领导上党课领学、党员干部结对学、工作之余自学等方式抓学习。二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理论、“三严三实”为重点,依托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群众路线教育专题学习等,按照“轮流坐庄”谈体会、谈心得的“交流式”学习方式检验学习效果。三是采取邀请专家辅导学、巡回宣讲、观看专题片、正反案例教育等方式,由各单位结合实际灵活方法学习,确保学习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全镇共印发学习资料300余套,开展专题学习26次,集中学习80余次,领导带头上党课27次,巡回宣讲13场次,观看专题片27场次,正反面案例教育学习54场次。
锁定目标找问题。始终突出问题导向,采取多种方式深入查找“四风”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是利用“民情大调查大走访大征集”活动、作风民主评议、民情恳谈等方式,与群众、干部职工“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二是采取设置民情民意收集箱、公布联系电话等方式,广泛收集来电来信来访等送上门的意见。三是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党外人士、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召开座谈会,通过现场发放征求意见表、问卷调查、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四是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相互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人广泛开展谈心谈话167人次。五是围绕干部作风漂浮、工作落实不力,窗口服务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切身利益问题,全镇161名干部职工共走访村组21个、联系点13个、农户1568户,征集到涉及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维护稳定等方面的意见建议393条,“四风”方面的97条,汇总归类纳入整改21条。
立行立改惠民生。建立问题整改台账,落实整改措施,坚持立行立改,并结合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着力健全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真心实意惠民生。一是成立以党委服务中心为龙头,镇为民服务站、12个村为民服务室、84个组为民服务点为依托的为民服务网络,延伸建立4个邮政储蓄网点,提供土地审批、低保申报、水电费代缴等服务,有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组建在职干部服务队、离退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以大学生村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常务书记为主体的服务队伍,在11个村建立“五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运行机制,整合国土、计生、医疗卫生等服务资源。采取“组团式、一站式、巡回式”服务方式,细化巡回服务项目,把服务送到村头,送到地头,全镇3支服务队走访农户580余户、开展法律宣传1200次,结对帮扶1100户5783人,办理实事好事120余件。三是完善“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联系群众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参与
社区党组织活动及双向联系、反馈等制度,引导党员干部进社区认领服务项目,开展普法宣传、惠民政策咨询、实用技术培训等服务,全镇237名在职党员、17名党代表、7名人大代表、3名政协委员进社区服务600人次。四是采取“支部+产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发展模式,组建合作组织37个,从主导产业、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产业布局等内容入手,优化产业布局,发展1000亩蔬菜、1000亩中药材、5000亩辣椒、4000亩魔芋种植等产业,拓宽群众致富渠道,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增收难题。(吕佳学 温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