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陆良县龙海乡大竹园村党总支优质服务暖民心

2014-04-08 10:40:51   来源:   

 
  本报讯  自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来,陆良县龙海乡大竹园村党总支始终把实现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第一责任,深入基层接地气,全力服务暖民心,为群众做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服务发展,兢兢业业。该村把加快产业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作为第一要务。为了解决山区人多地少,烤烟种植合同逐年递减的趋势,村党总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想办法、找路子,全力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农经作物种植比例。目前,该村形成了粮食作物以洋芋、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畜牧、香椿、核桃为主的产业格局。2013年该村种植烤烟1760亩,实现总收入680余万;种植香椿1500亩,实现收入90余万元;种植核桃1500亩,预计可实现产业800余万元;加大畜牧养殖政策引导和科技投入力度,新增养殖大户13户,年收入总值300余万元。同时,该村加大香椿的培育种植力度,计划用2至3年的时间发展种植香椿4000-5000亩,打造“香椿飘香,十里八乡”品牌。
   服务民生,点点滴滴。该村以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载体,村“三委”班子成员抓实“三深入、四联户”活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民情体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召开民情恳谈会、民情座谈会、民情分析会,与群众结“亲戚”,帮群众理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民情大走访大征集大调查”活动中发现的全村留守儿童过多,村内没有合适地点办学的实际,该村党总支多方统筹,把村内的10万余元资金拿出来,在村委会院子里腾出空房兴办幼儿园,保证了86名适龄留守儿童的正常入学。为了保证86名留守儿童在幼儿园的日常安全,村委会每日安排值班干部会同幼儿园老师一起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管理。同时,深入开展留守儿童“五个一”活动,即:每月让留守儿童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通一次亲情电话,每年为留守儿童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每年为留守儿童开展一次表彰活动,为每个困难留守儿童建立一套保障机制,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一套个人档案。
  服务群众,方方面面。该村党总支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满足群众实际需求作为第一动力,从群众最支持的事情抓起。针对群众的来访和办事难问题,村党总支依托各支部设立4个便民服务点,实现每个自然村群众来访办事随时有人接待。村委会建立值班制度,每天安排2名“三委”班子成员值班,并建立值班日志,把当日办案和解决问题记录在册。结合大竹园村人多地少的实际,村“三委”鼓励群众外出务工,抽调8名骨干对全村劳动力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完善劳动力信息库。依托“三校进村”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培训资源,组织相关培训6期,输出劳动力580人次。同时,对全村37名空巢老人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期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生产生活困难,及时提供各类帮助,以解除在外务工人员对家中空巢老人的后顾之忧。
  服务党员,时时处处。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该村党总支在辖区5个自然村各下设1个党支部,分类对流动党员、困难党员、老党员和年轻党员实行关爱服务。针对外出务工党员召集难的问题,该村党总支每年年底召开一次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听取他们对组织建设、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通过“三会一课”、个人自学、集中培训等形式,为他们“充电”、“加油”。建立困难党员民生台账,落实困难党员“1对1”帮扶机制,通过走访慰问、交心谈心、解决实际困难等方式为困难党员提供便捷服务,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对老党员实施“四个一”关爱,即:每年年底村党总支都筹集一部分经费慰问14名老党员,每次支部会议专车接送老党员、每次重大决策活动都请老党员提意见建议,每年的老党员党费由村党总支书记代缴,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对年轻党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农技校等学习资源促其提素质,通过异地参观等形式助其开眼界,大力实施“党员创业致富”工程,每年从小额信贷和“贷免扶补”创业资金中,对“致富没技术、创业无项目、发展缺资金”的年轻党员给予支持和倾斜,培养致富带头人。  
王洪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