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旨在探索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新机制,缓解贫困村、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缺乏、贷款难题,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积累、互助互济和持续发展能力。资金由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农户入户资金和其它捐赠资金组成,实行“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周转使用、滚动发展”,主要用于支持贫困村农户开展生产性项目。宣威市自2007年被批为全省首批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县(市)以来,已争取财政资金250万元,分三批在7个乡镇14个村委会15个贫困自然村(组)成立互助资金管理村民小组,项目覆盖农户1324户,自愿加入互助组农户752户。累计发放贷款808.93万元,主要用于扶持养殖业、特色农特产品种植加工业和商饮服务业,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贷款难、增收难、一村一品难和持续发展难。
一是在试点村的选择上,选择了村组战斗力强,有一定资源条件,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贫困户积极性高的村作为试点村,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政策宣传到户。通过群众会、户主会,发放宣传资料,讲实讲透互助资金实质、原则和意义,使广大农户消除顾虑,踊跃参加,截至目前共入互752户,入户率达53.9%。三是考核评价到户、资金发放到户、建档立卡到户,对农户的跟踪管理积极高效。对贷款申请农户的创业能力、创业受益和信誉等级等进行考核评估,综合情况合格,同意贷款申请;在村上开展集中放款,一次性发放互助资金,农户借款不出村;全市统一制作互助资金入户档案,对每批借款户的家庭状况、贷款用途、用款效益情况、还款情况、带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建档立卡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四是实行违约金制度和奖励扶持到户制度。到期不还,收取违约金,无故不还,一票否决,永不得借款。对发展效益突出,按时还款,信誉等级高的农户,实行表彰奖励。五是根据不同的村情采取财政工资担保和农户联保等方式,既方便农户,又确保互助资金的安全。六是阳光操作,实行互助资金公示制度。对资金运行流程、项目计划、资金使用、贷款户信用、资金回收、项目效益等进行公示,使广大农户对资金的运行、使用有具体掌握和了解,方便农户对资金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杜绝违规操作。七是加强交流,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组织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小组到试点工作开展较好的西泽小沙沟现场参观,交流学习,双方长短互补,互相促进。八是跟踪督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至2013年底,宣威市已两次组织财政、扶贫等部门,对7个乡镇14个村委会15个贫困自然村进行全面检查指导。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全市7个乡镇小额信贷站站长、会计和15个互助资金小组组长进行了业务培训。